孩子懂不懂事,全在家长!别把孩子的根教坏了

关注我的朋友一定知道我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家庭教育很重要 , 但它只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其中一个因素 , 不是全部 。
孩子长残了 , 将责任一股脑全部推给父母 , 是不对的 。
因为孩子之所以长成现在这个模样 , 与三大因素息息相关:
1.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
2.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外界因素
3.孩子的私人逻辑
但是 , 今天我谈论的这个话题“孩子懂不懂事” , 则与家长(孩子的抚养人)的教育直接相关 。
家长的养育方式直接决定了孩子是否懂事 。 熊孩子的背后 , 一定有至少一个熊家长 。
为什么这么说?
孩子懂不懂事,全在家长!别把孩子的根教坏了
文章图片
社会行为
李玫瑾在讲座中提到了行为分类:
学习好坏 , 是智力行为 。
脾气好坏 , 是气质行为 。
做事有无道理 , 是观念和信念行为 。
还有一种行为叫“社会行为” , 这个行为一定是与其他人相关的 。 这个行为养成 , 决定了我们的孩子在别人眼中是不是“懂事”的 。
李玫瑾还举了个例子 , 如何区分“社会行为” 。
聪明与自私 。
孩子懂不懂事,全在家长!别把孩子的根教坏了】我们评价一个人“聪明” , 这不是社会行为 , 因为这与其他人无关 , 只与他的智力水平有关 。
但是我们若说一个人“自私” , 就是社会行为了 。 因为单独一个人没法体现自私 , 一定是与其他人在一起共事 , 才能显出自私来 。
因此 , 自私、冷漠、残忍、热情、宽容、善良……这些都是评价社会行为的词语 , 都是与人相处的时候 , 才能体现出来的行为 。
而我们的孩子懂不懂事 , 就在于上面这些词语 , 他占了哪几样 。
比如:
一个熊孩子在图书馆打打闹闹 , 这是自私 。 只顾着自己开心 , 不管别人受不受影响 。
一个熊孩子生气了 , 看到路边的野猫野狗(甚至小朋友)上去就踢了两脚 , 这不只是自私 , 还很残忍 , 没有爱心 。
反之 , 如果你的孩子热情、宽容、善良 , 那么他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便是“懂事”的 。
【注】
这里的“懂事”指的是良好的社会行为 , 不是顺从 , 不是听话 , 更不是没有主见 。
孩子懂不懂事,全在家长!别把孩子的根教坏了
文章图片
孩子的社会行为习惯 , 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方式
作为完整的个体 , 我们长成现在的模样 , 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但是 , 单纯谈论“社会行为习惯” , 则全在家长教育 。
“孩子懂不懂事”这一点 , 家长可能要承担全部的责任 。
为什么这么说?
举个简单的例子:“爱护环境”这件事 。
如果家长出门在外的时候随便乱扔垃圾 , 不注重保护环境卫生 , 那么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形成这种行为习惯 。
如果孩子第一次在街上扔了个香蕉皮 , 家长看到了 , 却没管 , 那么孩子还会扔第二次、第三次……某一次被别人看到管了他 , 孩子还会认为那个人是没事找事 , 甚至会理直气壮地和那个人吵起来 。
但是 , 如果家长爱护环境 , 在看到孩子第一次乱扔垃圾的时候 , 教育孩子这样的行为不对 , 会破坏环境 , 还会加重环卫工人的负担 。 然后 , 让孩子自己将垃圾捡起来放入垃圾桶 。 这样的话 , 孩子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其他事情 , 也是同理 。
所有的社会行为 , 都是后天形成的 , 绝大部分都与父母(直接抚养人)的教育方式直接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