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晒出陪了孩子13年的“薄纱枕巾”,网友:家有同款,笑不活了

01
最近 , 一位妈妈晒出的一条“枕巾” , 让不少宝妈都笑翻了 。
只见这条“枕巾”已经变成了一层非常薄的纱 , 还有好多的破洞 。 这位妈妈很无奈地表示 , 这是自己1米7的儿子每天都要抱着的枕巾 , 已经陪了孩子13年了 。
宝妈晒出陪了孩子13年的“薄纱枕巾”,网友:家有同款,笑不活了
文章图片
评论区一片欢乐 , 不少宝妈纷纷感慨 , 表示家有同款娃:
宝妈晒出陪了孩子13年的“薄纱枕巾”,网友:家有同款,笑不活了】“我家的也是 , 一只小熊每天不撒手 , 睡觉必抱 , 还不让洗 。 洗一次能嫌弃半个月”;
“我儿子的小熊 , 已经11年了 , 隔三岔五就要修补一番……”
宝妈晒出陪了孩子13年的“薄纱枕巾”,网友:家有同款,笑不活了
文章图片
宝妈晒出陪了孩子13年的“薄纱枕巾”,网友:家有同款,笑不活了
文章图片
也有网友现身说法的:
“别说孩子了 , 我都三十了还喜欢咬着毯子的一角睡 , 而且只认那床毯子……”
宝妈晒出陪了孩子13年的“薄纱枕巾”,网友:家有同款,笑不活了
文章图片
莫名想到看春晚《只此青绿》的舞蹈时 , 我女儿突然很兴奋地说:“她们好像跟我一样 , 喜欢闻小被被呢 。 ”
说完 , 她赶紧拿出自己最喜欢的小被子 , 也使劲闻了起来 , 简直是让人笑不活了 。
宝妈晒出陪了孩子13年的“薄纱枕巾”,网友:家有同款,笑不活了
文章图片
不过 , 也有网友表示 , 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示 。 小时候父母的陪伴太少了 , 就会出现这种“恋物癖”的现象 , 一定要尽早干预才行 。
那么 , 孩子喜欢的旧玩具、每天都要抱着睡觉的小毯子……脏了都不让洗 , 真的是“恋物癖”吗?不及时纠正 , 以后就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
02、“恋物情结”不等于“恋物癖”
不排除孩子依恋一个物体 , 是由于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
他们时不时会想要拿起来摸一摸、闻一闻 , 脏了旧了也不能扔……但这种依恋行为 , 并不就等同于“恋物癖” 。
还记得《我家那闺女》中的傅园慧么?
她身上一直带着一条红色的绳子 , 这条特别的绳子还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 , 叫“摸摸” 。
不管是早上起床 , 还是出门、去游泳馆训练 , 她都习惯了要摸一摸那条红绳子 , 才能保持好的状态 。 当时的她都已经22岁了 , 这样“孩子气”的表现 , 也让不少人直呼可爱 。
其实 , 这条红绳子 , 对于她来说 , 更像是一个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 它能给自己带来勇气、温暖和力量 。
也许有人理解不了 , 但这些都无关紧要 。 只要能让自己感到安心温暖就足够了 。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 , 叫作“过渡性客体” 。 指的是 , 第一个“非我”的所有物 , 是儿童自己发现或创造的 。 简单来说 , 就是孩子给自己找的一个“替代妈妈” 。
小枕头、小毯子、毛绒玩具……都有可能 。
宝妈晒出陪了孩子13年的“薄纱枕巾”,网友:家有同款,笑不活了
文章图片
当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 , 孩子会自己从安抚物中寻找安全感 , 让自己不那么焦虑、害怕 。 这是孩子开始构建自我安全感的一个过程 。
因为 , 总有一天 , 孩子要离开爸爸妈妈 。 比如:分床睡、上幼儿园……他们开始意识到 , 自己要开始独立了 。 而安抚物 , 此刻就是他们最好的“朋友” 。
03、如何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这个时期?
孩子有恋物情结 , 妈妈不用太自责 。
因为 , 当孩子还没有准备好和妈妈分离时 , 都会习惯性地从“安抚物”上 , 寻找安全感 , 来缓解他们的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