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8个月宝宝生命垂危勇敢妈妈割肝救子

新华社成都2月25日电(采访人员董小红)“宝宝,跟妈妈回家啦。”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病房,小君泳(化名)终于可以出院,跟爸爸妈妈回家了。
入院时只有8个月大,出院时已将近1岁,小君泳在医院小儿ICU病房里足足住了90天。他的两次生命都是妈妈给的:第一次,是出生的时候;第二次,年轻勇敢的“00后”妈妈毫不犹豫捐出了自己的部分肝脏,挽救了重度胆汁淤积、慢性肝衰竭的孩子。
四川大学|8个月宝宝生命垂危勇敢妈妈割肝救子
文章插图

小君泳在妈妈的怀里出院了。受访者供图
这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肝移植团队成功完成的一例亲体小儿肝移植手术。
采访人员了解到,小君泳出生在广西,是一个早产宝宝,一出生就住进了保温箱,后来又被医生诊断为“重度胆汁淤积”。天天打点滴以至于小手都肿了,不喝奶导致低血糖,需要用鼻饲管才能喂奶……看着小小的孩子要承受这一切,小君泳的妈妈焦急万分。
她带着宝宝先后辗转多家医院求医,不仅症状没有缓解,小君泳的肚子反而逐渐鼓了起来。最终,小君泳被诊断为“慢性肝衰竭”,肝移植成为能救命的唯一选择。经过多方咨询,小君泳的妈妈联系上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肝移植团队。
“全身金黄”、身高体重及营养状态都要比同龄孩子差……住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ICU病房时,小君泳由于肝功能衰竭,导致胆汁淤积、胆红素高、凝血功能紊乱等,同时伴有呼吸急促等诸多问题。
孩子情况很危急,但一直没有合适的肝源。为了救孩子的命,小君泳的妈妈决定割肝救子:“第一次住院,为了生你;第二次住院,为了救你。”
2021年11月20日,小君泳的妈妈接受了腔镜微创供肝切取手术;小君泳也完成了“同种亲体肝移植”手术。
四川大学|8个月宝宝生命垂危勇敢妈妈割肝救子
文章插图

小君泳逐渐康复。(受访者供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肝移植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成人肝移植相比,小儿肝移植的医疗护理难度更大。宝宝年龄小、体重轻,快速进展到肝衰竭,术后反复腹胀,又面临多次气管插管、喂养困难。在护理过程中,抗感染、免疫治疗、营养支持等各种问题都要统筹考虑。
四川大学|8个月宝宝生命垂危勇敢妈妈割肝救子
文章插图

医院针对孩子病情召开多学科会诊讨论。(受访者供图)
【 四川大学|8个月宝宝生命垂危勇敢妈妈割肝救子】 如今,小君泳出院了,孩子妈妈也恢复良好。“为了宝宝能活下去,我做什么都可以。经历过这么多苦难,希望今后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抱着怀里的孩子,小君泳的妈妈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