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是对孩子说“看看别人家孩子”

小时候经常听到妈妈对我说:“你看看人家XXX!学习又好 , 又爱干净 , 还帮家里干活 , 人家什么都好 , 你再看看你……”
这样的话隔三差五就能听到 , 于是我更加努力学习 , 成绩也突飞猛进 , 跻身年级前三 。 说起干活 , 其实一直都有在干 , 扫地、擦桌子都嫌不干净 , 做饭嫌我做得不好吃 , 洗锅要按照她的方式洗……
再后来 , 我逐渐由一个活泼外向的小姑娘变成一个沉默寡言的青春期叛逆少女 。 尽量减少与父母说话 , 有时甚至不愿意碰面 , 就连上大学都选择了离家很远的外地 。
如今 , 已为人母 , 理解那个时候的妈妈 , 没什么文化 , 她的初衷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将来 , 只是方式方法有些不当 。
作为新时代的父母 , 我们又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孩子 , 才不会让他们经历我们所经历过的童年呢?
蒙台梭利教育法创始人蒙台梭利在《蒙台梭利发现孩子》一书中提出 , 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 , 拥有其内在的个性与自我 , 我们要使其自然地发展 。 我们只能帮他实现自我 , 为他扫除成长过程中不利于自我实现的各种障碍 。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看看别人家孩子”
文章图片
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儿童教育家 , 她一生致力于诊断和治疗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 , 并创办了“儿童之家” , 在实践、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 , 留下了多部儿童教育经典 。 多国设立蒙台梭利协会 , 蒙台梭利学校遍及多个国家 , 全球众多学校推行其教育理念和方法 。
倡导为儿童设计专属环境 , 提出“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极具颠覆性的早教理念 。 在实践、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 , 留下了多部儿童教育经典 , 包括《发现孩子》《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等 。
她在这本书中强调 ,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 “大人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 。 ”每个孩子都有观察外界、做出反应和学习的需要 , 她倡导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 , 去真正地了解和爱孩子 。
01.契合孩子的特性 , 建立自由的环境
在成年人的眼中 , 孩子什么都不知道 , 什么也都不会 。 因此 , 无论孩子想要干什么 , 父母都要横加干涉 , 告诉他们筷子要这样拿 , 衣服要这样穿 , 洗脸要那样洗 。 或者 , 干脆就直接上手 , 替孩子做了孩子想做的事 。
当孩子不想按照我们的方式做事时 , 有些成年人甚至还会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行为模式去做 。 这种教育方式 , 无疑是一种强势的压力 。
试想一下 , 如果换作你自己 , 别人强迫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时 , 你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其实 , 孩子也是一样的 , 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 不能因为年龄小 , 就横加干涉 。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看看别人家孩子”】如果孩子一直处于成人的控制之下 , 他们的许多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 , 逐渐会变得叛逆 , 不仅不再顺从大人 , 还可能变得不再爱惜自己 , 伤害自己 。
孩子是一种区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 他们也有独特的个性和情感 , 他们也期望有人能够听到自己的心声 。 所以 , 我们应该采用一种以孩子的幸福快乐为中心的方法 , 契合孩子的特性 , 建立一个不再压制他们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
02.让孩子遵从自己的喜好行事 , 让他们自然成长
这种不受压制的 , 自由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之深远 , 相信很多家长干预孩子的初衷 , 都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 能处理好复杂地人际关系 , 能有一个好的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