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观念|“我能不能再玩5分钟”,家长两种不同的回答,造就娃不同的人生

文|西红柿妈妈
“妈妈,我能不能再玩5分钟。”“可是,你已经玩了半小时了!”这是一对母子的对话,虽然平常到家,但很多妈妈听了后感同身受。很多孩子随口一说,想再给自己争取点时间玩。可惜,妈妈们却发现,在孩子嘴里的几分钟,跟实质上玩耍时,所耗掉的时间,完全就不是一回事。其实,5分钟到底有多久?孩子可能真不知道5岁的小舟没玩尽兴,他求妈妈“我能不能再玩5分钟,行吗?”话音未落,他就被妈妈批评了。此时,妈妈正“凶神恶煞”的瞪着他,满脸的不开心,小舟都快吓哭了。





时间观念|“我能不能再玩5分钟”,家长两种不同的回答,造就娃不同的人生
文章插图

妈妈认为,小舟说好了要再玩5分钟,可他却玩玩具,玩了能有半小时,导致到了睡觉时间,连作业都没写一个字。现在,他竟然还想再要5分钟。因此,妈妈彻底被激怒了。小舟很委屈,他跟妈妈解释:不是我贪玩,真的不是啊,妈妈,我不知道5分钟过得这么快!听了孩子的话,妈妈气得不得了:明明不懂事,就是贪玩,还要强词夺理,还敢狡辩!于是乎,房间里充斥着妈妈的训斥声,还有孩子的大哭声。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太委屈了。孩子请求“再玩5分钟”,两种妈妈的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时间观念|“我能不能再玩5分钟”,家长两种不同的回答,造就娃不同的人生
文章插图

第一种:“时间到了,不许玩了”,命令孩子停止玩耍,赶紧做该做的事情这类妈妈会用命令的口吻,直接制止孩子玩耍。妈妈会让孩子做这个时间段里,该做事情。比如,到了睡觉点,就要求孩子立即睡觉。作业没写完,妈妈会要求孩子抓紧写作业。这类小孩子在妈妈的影响下,通常会有一定的时间概念,会变得越来越自律,能够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长此以往,孩子自律的习惯会深入骨髓,学习越来越有效率,将来步入社会也容易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 时间观念|“我能不能再玩5分钟”,家长两种不同的回答,造就娃不同的人生】



时间观念|“我能不能再玩5分钟”,家长两种不同的回答,造就娃不同的人生
文章插图

第二种:“随你便吧,不管你了”,妈妈放任不管孩子妈妈可能觉得管孩子很累,自己心烦,孩子也不开心。于是,孩子管妈妈要时间再玩会儿,妈妈就会无底线纵容孩子,直到孩子玩累了,不想玩了为止。事实证明,这样的妈妈一时偷懒,孩子却极容易养成爱拖延的习惯,变得做事不积极,很拖沓,没有时间观念。这类小孩长大后,通常不太容易受同事和领导的欢迎,很可能此生碌碌无为了。





时间观念|“我能不能再玩5分钟”,家长两种不同的回答,造就娃不同的人生
文章插图

也许,妈妈会有抱怨!孩子不听话,说了管了又有什么用呢?妈妈先别生气,孩子可能并非不听话,他们只是认知不足,对时间的概念理解不够北京师范大学洪教授指出:孩子在3到4岁时,可以准确区别“现在”和“过去”的事情,能大概分得清上午和下午,但并没有具体时间点的概念。4到5岁时,才能够对“分钟”这个词,有个正确恰当的使用。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感知季节、月份的能力,大体能了解一定的时间关系。但是,无法说明白自己几点睡觉之类的琐事。





时间观念|“我能不能再玩5分钟”,家长两种不同的回答,造就娃不同的人生
文章插图

5到6岁的孩子,大概能听懂跟时间有关的词语了,比如,孩子知道应该几点睡觉了,能记住自己的生日日期,但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太会看时间,只是大概能理解爸妈所讲的钟表时间点。6岁以后的孩子,才会慢慢像成人一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也就是说,跟低龄小孩谈时间,孩子未必能理解。低龄小孩跟爸妈提出的时间,其实真有可能是“顺嘴一说”,他们无法准确理解,自己到底在说什么。对待孩子,妈妈还是要多些耐性,积极的引导孩子“听话”,做该做的事情①给孩子灌输时间的概念为了让孩子守时间,妈妈可以多点耐性,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让孩子更准确的理解时间的含义,做一个守时听话的好孩子。比如,妈妈可以给孩子讲解钟表的作用,认识其显示的时间点。平时,让孩子玩耍时,规定好时间段,并在孩子刚开始玩时帮孩子计时,到了规定的时间点后,妈妈要及时提醒孩子,停止玩耍,帮孩子总结短时间里,孩子做了什么,让孩子对时间有个更好的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