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12岁后,聪明的父母当“顾问”,不当“经理”( 二 )


女儿就不耐烦了:“你别管了!我们已经约好了。”
妈妈更来劲了:“我是你妈,我不管你谁管啊!我为你好我才管你……”
女儿气得把妈妈推出房间,反锁了门。
美国教育学博士麦克尔·李维拉说:
“在孩子的青春期之前,你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着‘经理’的角色。
如果你想在孩子的青春期乃至以后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你就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一个顾问,重新上岗。”
经理掌控、约束、指导,是主导者。
顾问根据经验提供建议,是影响者。
聪明的父母当“顾问”,赋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掌控和约束。
因为青春期是由儿童到成年人的过渡期,孩子在这个阶段学着自行安排自己的吃、穿、住、行、玩,学着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家长的过度管控不但剥夺了孩子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还忽视了孩子想要为自己做主的情绪感受。
始终没办法为自己做主的孩子,其思维方式也许就永远卡在了青春期。
要么成年之后还容易跟父母发生争执,要么干脆沦为事事听命于父母的“巨婴”。

青春期|12岁后,聪明的父母当“顾问”,不当“经理”
文章插图
那个叛逆的孩子,其实很需要父母的帮忙
【 青春期|12岁后,聪明的父母当“顾问”,不当“经理”】《少年说》中有个初一男生叫龚灏,他知道自己到了青春叛逆期,做事情喜欢由着自己的心意,容易动怒、跟父母吵架。
但他也想控制自己的脾气,却总也克制不住。

青春期|12岁后,聪明的父母当“顾问”,不当“经理”
文章插图
所以他抹着眼泪对父母说:“我也想改变,也想变得更好。
我希望你们能帮帮我,而不只是对我批评。你们能帮我度过这个叛逆期吗?”

青春期|12岁后,聪明的父母当“顾问”,不当“经理”
文章插图
青春期的孩子,看似凡事由着自己的心意。
但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想法、做法、能力都不够成熟,恰恰更需要家长的帮忙。
这样拧巴的孩子更考验家长的教育智慧。
“顾问型”父母,懂得在这几方面影响孩子。
(1)给孩子提供想法,但让他自己做决定
心理咨询师王占郡女儿上初中时有点偏科,他想帮女儿,女儿不愿意。
于是他就向女儿写了一封“求职信”,想应聘女儿的“学习顾问”,但要求女儿支付1元的月薪。
女儿感觉自己可以根据需要录用或解聘父亲,就同意了,最后在爸爸的帮助下很快步入正轨。

青春期|12岁后,聪明的父母当“顾问”,不当“经理”
文章插图
“顾问型父母”最大的特点,是“提供服务”而不做决策。
孩子既能学到顾问的经验,又能根据心意自己做决定,何乐而不为呢?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一书说:“当孩子发现您尊重他时,他是会讲理的。”
我们比孩子懂得多,但不见得孩子就愿意接受我们插手他的事。
所以当孩子需要帮助时,父母可以提供一个想法或多个想法,让孩子自己权衡利弊做决定。
(2)先关注孩子的情绪感受,再说讲道理的事
李玫瑾教授说:“教育孩子一定要情感在前,管教在后。”
青春期的孩子不想要建议、唠叨,但不拒绝理解和共情。让他们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才更容易赢得他们的配合。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提供了一个跟孩子建立共情关系的沟通方法,具体运用时有4个步骤:
第一步,全神贯注地倾听,而不唠叨给孩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