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焦虑而不是想办法解决,这是否和家长教育不当有关

你好 , 我是朱书剑 , 这一期我们探讨孩子情绪化是否和妈妈教育不当有关 。
小S妈妈总在想 , 小S遇事情绪化除了他的孤独症特征外 , 是否和妈妈教育不当也有关系呢?
记得在小S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 , 大人说话他就像听不到似的 , 所以妈妈总是以指导性语言和命令似的口吻与他说话 。 妈妈说完话后 , 他的动作也总是慢半拍 。 他也说话 , 自己自言自语 , 也不知道他叨叨的是啥 , 因此妈妈很少能认真听他说话 。
记得有一次 , 妈妈当时着急出去 , 可能误解小S了 。 当时小S说 , 妈妈 , 你听我解释 , 妈妈根本听不进去 , 开始对孩子一通斥责 , 之后走了 。 类似的事情可能很多 , 妈妈觉得小S听不懂话 , 说也说不明白 , 所以他的心声妈妈根本听不到 。 后来孩子有什么事也可能就不去解释了 , 只会闹 。 有什么想法和要求也不去正常表达了 , 只能以焦虑的形式呈现 。 可能
他觉得表达也没用 , 妈妈也不会听 , 只有他哭闹的情况下 , 妈妈才会理他 。

孩子遇事焦虑而不是想办法解决,这是否和家长教育不当有关
文章图片
父母训斥孩子 , 不会与其沟通
妈妈还记得小S上小学的时候 , 在运动会上 , 他和同学合作报了一个运动项目 , 在跑的时候可能是同学碰到他了 , 他便大哭 。 这时班任找到妈妈 , 妈妈过去后小S闹得更严重了 , 哭着来打妈妈 , 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到妈妈身上 。 当时全校师生都看到这一幕 。
再后来妈妈发现 , 不管什么事情 , 即使是
他自己没弄好 , 他都会来抱怨妈妈 , 都是妈妈的错 , 和他自己没关系 。
现在小S长大了 , 上高一了 , 能关注到一些自然线索了 , 如他在“坐公汽儿”时能关注到车上发生的一些事件 , 回来跟妈妈讨论 。 在这方面妈妈还是觉得小S是有进步的 , 但遇事多半还是以情绪化的方式来呈现 。
临近期末考试了 , 妈妈有点着急了 , 对小S提点建议 , 结果又出问题了 。 以往小S大量时间都在“坐公汽”和“弄手机”上面 , 妈妈心思让小S把时间往学习上多用些 。
有一天他坐公汽回来 , 玩了一会儿手机 , 妈妈便说:“别看了 , 把手机给妈妈 , 我帮你给它充充电吧 。 ”小S挺不情愿的给了妈妈手机 , 之后去自己屋里学习 。 刚坐下去拿书看 , 就说学不进去 , 闹心 。 因为对于他 , 解决闹心的办法就是“玩手机”或“坐公汽儿” 。 结果妈妈没理他 , 没答应让他玩手机 。 这时他就开始摔“凳子” , 对妈妈充满敌意 。 妈妈仍然没答应给他手机 。 他气得便幻想着他像“僵尸”那样来咬妈妈 。 妈妈也生气了 , 打了他的伸过来的嘴 , 结果他扑过来给妈妈弄倒了 , 想咬妈妈 , 妈妈气急了 , 又打了他 。
这件事过后 , 妈妈即心慰 , 又失望 。 心慰的是小S在跟妈妈的“肢体接触”的过程中 , 还是有所忌惮的 。 他的愤怒至极有虚张声势的成分 。 失望是小S遇事多半还是不能很好的与妈妈沟通 , 而是以情绪化的方式来对抗 , 这是不是小时候和妈妈的教育不当有关呢?
如果在小S小的时候遇到困惑的事情来求助妈妈 , 妈妈能重视起来 , 之后教他怎样解决 , 教他处理一些事情的方法 , 他是不是就学会了和妈妈互动 , 学会了交流了呢?由于妈妈不但不理会 , 还训斥他 , 他心里就会很憋闷 , 之后积累很多愤怒?
当他发泄愤怒的时候 , 妈妈反倒很重视 , 很在意 。 这种重视反过来是不是又强化了他的负面行为 , 所以他与妈妈沟通的方式就是用负面情绪来沟通?

孩子遇事焦虑而不是想办法解决,这是否和家长教育不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