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有学问的孩子,不能常陪父母,无学问的孩子与父母相伴,怎么选择

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涉及到子女的前途与父母的养老两大主要社会难题。

老大|有学问的孩子,不能常陪父母,无学问的孩子与父母相伴,怎么选择
文章插图
《触龙说赵太后》有句经典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都希望子女上学深造,志在四方,前程似锦。《触龙说赵太后》没有探讨父母的养老与陪伴问题,只能留给后人来思索了。事实上,“自古忠孝难两全”这不仅是摆在父母面前的两难选择题,也是摆在儿女面前的两难选择题。深明大义的父母,往往并不太为自己着想,愿意送儿女拼搏四方。
当然,懂得报答养育之恩的儿女也不让父母老来无依,往往尽量把父母接到身边享受天伦之乐,或寄钱财让父母老有所养。当然,凡事都有多面性,也有儿女出息了对老年父母不管不顾的,也有混得不好照顾不了父母而晚景凄凉的,还有漂洋过海天远地远客死他乡的……但总的来说,还是衣锦还乡的人更多一些。拼搏成功的子女,回报父母一般也更有实力些。父母更享受的,往往是儿女的成就带来的内心愉悦。
至于留下来陪着父母慢慢变老的那部分儿女,有尽心尽力服侍父母成为一方美谈的,虽然清贫些,但也充满天伦之乐;也有自顾不暇、捉襟见肘,相顾无言的;也有远香近臭反目成仇、鸡犬不宁的……但大多数还是能相依为命,也算不上完美中的完美。经历了为人子为人父的双重角色之后,我个人的原则还是把儿女送出去拼搏。作为父亲,我希望儿女学业有成,事业有成,征战四方,人生辉煌。

老大|有学问的孩子,不能常陪父母,无学问的孩子与父母相伴,怎么选择
文章插图
至于我们,迟早有一天都要老去,并不需要父子相顾无泪,儿女们适当尽尽孝心就行了。我们深知,一代比一代强,才是我们真正希望的!
故事分析:【 老大|有学问的孩子,不能常陪父母,无学问的孩子与父母相伴,怎么选择】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问的孩子父母脸上生辉,可以说光宗耀祖,没有学问的孩子陪在父母左右,让父母老年无忧,怎么选择,由不得父母,全看上天安排吧!讲个故事大家自己理会吧:老张两口子育有仨子,老大老二从小到大学习一直是名列前茅,二人高中毕业后相继考上了各自心怡的大学,后又读研,毕业后,老大被北京某大学留校任教授。
后来成为博导,还经常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妻子也是大学教授,两人举案齐眉,好不风光。老二应聘某大型企业当高管,妻子是大学同学,也有很不错的工作,夫唱妇随令人羡慕。单说这老三,从小就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父母没少调教。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没办法,上了个技校,毕业分配到某企业当了名工人,老张夫妻想着这也好毕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上了两年班。
也还上心,被同厂一大姑娘看上,两人开始谈婚论嫁,厂里给了间宿舍当婚房,结婚没多久,企业开始改制,两人双双下岗,精神上一下子乱了,两口子回到父母家里,整日无所事事。老张两口子也心慌啊,想着小两口还年轻,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就电话里和老大老二商量办法,两哥都怨弟弟不好好读书,落到如此的地步,也想不出好办法来。后来老张想着给开一个小百货店。

老大|有学问的孩子,不能常陪父母,无学问的孩子与父母相伴,怎么选择
文章插图
让两人有个事做,也可以保证自己的生活,在征得小儿子同意后,老两口帮忙在家附近租了间十几平米的门面,又拿出几万元让儿子进货,小两口终于有了事做。两人自己给自己当老板,干得也自在,平常家里吃家里住,也帮父母干些家务,后来,有了孩子,老张也已退休,老伴本来就是家庭妇女,两人主动承担带孩子的义务,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