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正|“妈妈,我把钱丢了”,两位妈妈不同的反应,影响孩子未来的格局

父母都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其实,有时候教育孩子从很小的事情都能体现的出来,包括父母平时的言谈举止,和对孩子做错事的处理态度,对于孩子都可能是不小的影响。我们来看两个孩子同时丢了100元钱,两位妈妈的反应,到底谁的处理更合适呢?




改正|“妈妈,我把钱丢了”,两位妈妈不同的反应,影响孩子未来的格局
文章插图

第一位妈妈:当场就发火了,直接训斥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从小就这样,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钱丢了,你怎么没把自己给弄丢呀?真不知道养你做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笨死了!”
原本就因为丢钱而伤心的孩子,听到妈妈这样说,肯定会更伤心,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们对于犯错也是会愧疚的,而选择告诉父母自己犯错,其实是勇于承认错误,至少说明孩子鼓足了勇气,可是因为妈妈的“训斥”和不满,下次犯错就不会轻易的承认了。




改正|“妈妈,我把钱丢了”,两位妈妈不同的反应,影响孩子未来的格局
文章插图

孩子学会的不是要改正自己的错误,而是犯了错会被骂,所以本质上就会认为,反正犯错告诉父母会被骂,下次犯错再犯错可不能告诉父母了,否则又要被骂了,那么孩子就不会正视自己的问题,反而会因为怕被训而隐瞒错误,永远都学不会改正问题,从而养成说谎的坏习惯。




改正|“妈妈,我把钱丢了”,两位妈妈不同的反应,影响孩子未来的格局
文章插图

第二位妈妈:虽然心里也会生气,但是表面上却是风轻云淡,不但没有责备孩子,看到孩子委屈的眼神,心疼的蹲下来,告诉孩子:“没关系,妈妈知道你也不是故意弄丢的,但是爸爸妈妈赚钱也是很辛苦的,你可以用劳动或者努力学习来‘还债',你觉得怎么样?”
孩子看到妈妈不生气,心里自然也很高兴,但是毕竟自己犯错了,妈妈这样说,肯定是同意的,并且当时就拍着胸脯对妈妈说:“对不起,以后我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了!”




改正|“妈妈,我把钱丢了”,两位妈妈不同的反应,影响孩子未来的格局
文章插图

既让孩子知道了错误并学会改正,又让孩子知道犯错了就应该付出“代价”,用劳动或是更好的成绩来“抵债”,那么孩子会更加重视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同样的错误就不会再继续犯了,这才是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让孩子认识、改正错误,绝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其实,不用小编问,大家都知道第二位妈妈的处理方式更好,可是生活中,往往大多数的父母都是第一位妈妈的处理方式,事情一出来,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虽然事后觉得自己做得不好,但是也不去补救。




改正|“妈妈,我把钱丢了”,两位妈妈不同的反应,影响孩子未来的格局
文章插图

其实孩子犯了错,本来自己就已经很伤心、很自责了,如果父母再不及时的给予安慰和引导,反而还是用“恶毒”的语言去刺激孩子,那么,孩子不但伤心,也会伤了孩子信任父母的心,以后不但犯错不肯主动的承认,还可能疏远了亲子关系,他们的“小秘密”更不会轻易跟你分享。
其实,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是会犯错的,我们都需要在不断地犯错和不断的改正中,努力的成长,孩子也是一样,不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永远学不会怎么去面对。
作为父母,我们在孩子犯错时,首先不能过度的指责,要心平气和地跟孩子分析,让孩子自己去反思,到底为什么犯了错,如何去改正自己的错误,以后保证不再犯同样的错,这才是成长。孩子在不断地积累中,才能变得更加优秀,格局也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