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只乌鸦侵袭加拿大|上万只乌鸦侵袭加拿大怎么回事 专家是怎么说的( 二 )


乌鸦的鸣声用于鸟占占断时,实为吉祥的预兆。
三国时何晏因事坐牢,有两只乌鸦停在何府之上鸣叫。何晏的女儿说:“乌有喜声,父必免。”不久何晏果然得释。
《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覆)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约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鸟占,一般以鸟的飞行方向、鸣声、隐没来占断,乌鸦作为鸟类中体大色黑,易辨认,得到巫者的重视,常被当做祥瑞。
生活里,乌鸦显贵的说法,自古便有。《诗经·小雅·正月》:“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毛传:“富人之屋,乌所集也。”
乌落富人之屋,即乌知谁家富,是吉兆。
乌鸦降则天下昌
在历史中,乌鸦曾以其吉祥、喜气的意象在人们心中化身为美好的象征,人们在渴望太平盛世、喜讯频传时,往往会把希望寄托予乌鸦的出现上。
乌鸦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在晋成公绥的《乌赋》中被很好的展现出来:“夫乌之为瑞久矣,以其反哺识养,故为吉乌,是以《周书》神其流变,诗人寻其所集,望富者瞻其爰止,爱屋者及其增叹,兹盖古人所以为称。若乃三足德灵,国有道则见,国无道则隐,斯乃凤鸟之德,何以加焉!恶鸟而贾生惧之,乌善禽而吾嘉焉,惧恶而作歌,嘉善而赋之,不亦可乎!”
从中不难看出,晋成公对乌鸦的赞美溢于言表,而且,只有以德服众,感化天下,仁义孝悌,才会有乌鸦的降临。这一点,在其他古籍中也有记载。如《孝经 援神契》曰:“德至鸟兽,则白乌下。”《肖书 纬》曰:“火者阳也,乌者有孝名,武王卒成大业,故乌瑞臻。”再如《孙氏瑞应图》中云:“三足乌,王者慈孝,被与百姓,不好杀生则来。”
真武大帝的指路神鸟
武当山一直流传有“玄武修道,乌鸦指引”的传说,说的是真武大帝来此处修行,半路迷途,幸有乌鸦指引,后真武得道,封乌鸦为神鸟。
相传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行时,一日内心苦闷,心想苦修多年却未能成仙,便想放弃,回宫去当太子,于是径直往山下走去。不料他走到半路,忽闻路边有乌鸦鸣叫,突然眼前出现一妇人正在磨杵,真武大帝惊讶地问她磨铁杵做什么?老太太回答道:“想磨成一根绣花针。”真武觉得好笑,说:“老人家,只怕到您入土也磨不成针。我看就别费这冤枉功夫啦。”老太太还是不紧不慢地磨着铁杵,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真武大帝此时听到此言心里猛然一亮,猛然醒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自己修炼不成,那是因为功夫还不到家啊。想到这里,又折路返回上山修行去了。
从此,乌鸦便成为武当山的神鸟,别人供奉。而南岩宫旁也因常聚乌鸦,被称为乌鸦岭。
过去,凡是上武当山朝圣的人,都要带着小米或包谷之类的食品站在南岩神道上,一边把食物撒向万丈悬崖,一边亲切地呼喊“乌鸦乌鸦,快来接食!”于是,成群结队的乌鸦便会应声而至,张翅鸣叫,并从空中衔走食物,朝圣的人认为这是吉祥之兆。这便是武当山著名的动物八景之一“乌鸦接食”。这一带也因此得名“乌鸦岭”,岭北还建有乌鸦庙,庙里常年香火不断。
乌鸦救主
东北的先民不仅把乌鸦看做是报喜鸟,更把它当作保护神。那里流传着一个“乌鸦救主”的故事:
当年,努尔哈赤与明军交战吃了败仗,遂率残部退出长城沿线的镇静堡,由小路绕进了一片黝黑的大树林。明军追来时,努尔哈赤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当明军的探马正要进树林查看时,树林中突然“扑棱棱”地飞起了一大群乌鸦。明军将领一看则说:“乌鸦栖于树上,林中一定无人!”明军遂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