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知识:什么是社会惰化?

什么是社会惰化效应?所谓社会惰化,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之为社会惰化作用,另也叫社会干扰、社会致弱、社会逍遥、社会懈怠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管理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社会惰化
所谓社会惰化,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之为社会惰化作用,另也叫社会干扰、社会致弱、社会逍遥、社会懈怠 。
富有战斗力的团队精神,也是任何集体都梦寐以求的 。企业拥有了团队精神就是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具备了在现代市场竞争中无往而不胜的战略优势,就可以弥补诸如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不足 。这是因为团队可以产生正的效应,也就是说团队的产出比成员单个工作的产出之和大,因为团队精神可以刺激个人的努力,因此2+ 2可以等于5 。但事实上,团队产生的效应常常是负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原因在于社会惰化效应 。
证明社会惰化效应的实验
法国人马克斯·瑞格曼(Ringelman,1913)做了一个拔河比赛的实验,他要求被试在分别单独的与群体的情境下拔河,同时用仪器来测量他们的拉力 。结果发现随着被试人数的增加,每个被试平均使出的力减少了 。一个人拉时平均出力63公斤;三个人的群体拉时,平均出力是 53.5公斤;八个人时是31公斤 。这种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群体人数越多个人出力越少的现象,后来在其他人的实验中也得到证实 。这些现象不仅在实验室里看到,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 。
根据有关研究和统计,在前苏联,私有土地占总农用地的1%,但产量却是农业总产量的27%;在匈牙利,农民则曾在13%的自有耕地上生产出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在中国,自1978年土地承包责任制,农作物的总产量每年递增8%,这一速度是过去26年里平均增幅的两倍半 。
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正是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的具体形象化 。
引起社会惰化的原因
也许是因为团队成员都认为其他人没有公平付出 。假想你认为当你在辛苦工作时,别人却在偷懒,那么你肯定也会减少工作量来重建公平感;另一种原因是责任的分散 。所谓法不责众,因为团队的成绩不会归功于个人,个人的投入和团队产出之间的关系不明朗 。这样有的个体可能成为“搭便车者”,依附团队的努力 。换句话说,如果个体认为自己的贡献无法被衡量,效率就会下降 。
如何形成一个优秀的团队
(1)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期望是形成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而这也正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众所周知,人类任何一个组织的延生首先是基于人类彼此存在共同的需求,或者说是共同的好处 。例如,原始社会,人们因为要共同抵御野兽的袭击,因为只有共同的狩猎才会有收获,所以就结成部落 。进入工业社会后,雇员因为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对抗资本家的过度榨取,所以要结成工会,从这样的分析判断,我们不难看出,任何人群和组织其实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相同的利益要求是一个组织产生的首要前提 。没有这一点,任何组织都不可能产生 。当然,团队精神就更无从谈起 。为此,必须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明白团队的目标是什么,自己在为这个团队目标奋斗中将会得到什么利益 。这个目标既是团队对每一个成员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 。否则,大家到这个团队工作的目的就不明确,进入之后的行为方向也不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