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庚一庚是多少天 夏至三庚怎么计算

一庚是十天 。三庚 , 是中国农历中划定三伏天开始的标准“夏至三庚便入伏” 。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 , 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 , 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 , 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
三庚简介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 , 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 , 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 , 第3个庚日出现时 , 为初伏第一天 , 第4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 , 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第一天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 , 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 , 所以 , 有些年份伏天30天 , 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
夏至三庚怎么计算?
推算三伏天 , 要结合节气和干支纪日法 。节气要留意夏至和立秋 , 因这两个节气与初伏及末伏的确定有关 。干支纪日则要留意“庚”日 , 因“庚”的五行属性与“伏”的含义密切相关 , 同时也是计算三伏天的主要“参数” 。每年的“入伏”时间 , 是“夏至三庚数头伏” , 即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进入头伏 , 从此日起至下一个“庚”日前的10日为初伏 。
中伏从立夏后第四个“庚”日开始 , 截止至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 。这段时间 , 短则10天 , 长则20天 。所以中伏有时是10日 , 有时是20日 。
【夏至三庚一庚是多少天 夏至三庚怎么计算】末伏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计算 , 共10天 。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 , 三伏天便结束 , 也就是“出伏” 。由此可见 , 三伏天有时候是30天 , 有时候长达40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