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的由来最新精选5篇( 六 )


剪纸的资料很多,寓意很广 。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中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资料 。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 。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张 。从对剪纸的了解中,能够便捷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其它方面 。
剪纸旗幡
用于民俗活动中剪成旗幡形的剪纸 。如民间重阳节时,以色纸剪成三角旗插在重阳糕上,十分好看 。宋代浙江旧俗,如有病人,巫者执剪纸龙虎旗驱邪消灾 。在丧礼中,送葬用的“花幡”也有用素纸剪成 。剪纸花幡与佛教中引路菩萨所持幡状物相关;另在纪念逝者过周年时的斋事中也有剪纸而成的“招魂纸幡”,以及悬挂经堂梁上的“疏”(其形也类似于幡) 。
剪纸的由来4
中国传统剪纸的起源应当追溯到我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之前,随着历史的演进,经济、文化、科技等许多方面的提高,民间剪纸艺术在南北朝时期得到了成熟的发展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 。由于在发明初期的“珍贵”,剪纸艺术最早开始流传于宫廷及士大夫宅邸,成为仕女的“最爱” 。传至唐、宋之际,已大为盛行于民间的各种节庆场合;至元代,相继流传至中东及欧洲;以致明清,其艺术作品已与人们日常生活节庆相结合 。当然在我国较早的记载见诸《吕氏春秋》:“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 。’叔虞喜,以告周公……于是遂封叔虞于晋 。”《史记晋世家》亦记此事 。这件事广传后世,屡被征引,最终竟以“剪桐”作为分封的代称 。成王即周成王,叔虞是武王之子 。叔虞受封乃西周事 。将树叶仿圭成形的行为,已是近乎剪纸的造型艺术 。至今,民间仍有手工“撕纸”一项作为剪纸的品种而存在 。所以,若说西周时已经出现了剪纸的雏形,也不为无据 。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的研究工作中,对于剪纸的起源探索是比较难的事情了 。造成困难的原因在于它的材质特点,纸质薄而易碎不易保存,并且用过即弃,留存甚难,另一个原因在于,我们的史书记载大多都是对于正史或是主流文化的记录,对于这些出自于当时处于中下阶层的劳动妇女手艺不屑一顾 。材质与偏见双重原因造成我们既缺少考古实物资料,又缺少文献资料 。所幸,在敦煌、新疆等特殊环境下有古剪纸实物的少量发现,研究者也从各种文献中去发现有关剪纸的蛛丝马迹,将零星的信息编织起来,中国剪纸总算依稀可见 。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地区,一九五九至一九六六年先后在三座南北朝的墓葬中出土了五幅剪纸 。因当地干燥的气候使一千五百年前的剪纸较好地保存下来 。这些剪纸作品都是采用折纸方法剪成的 。当时的纸普及的时间并不算很长,而《对马》、《团花》、《对猴》所呈现剪纸技术成熟的程度令人惊讶,相信它们还不是最早的作品,中国剪纸的源头还要往前推移 。古代剪纸实物屡屡出土于古西域—丝绸之路的事实不仅仅说明中国剪纸在公元六世纪之前已经产生,并且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剪纸活动在中原已广为普及,并已传播到偏远地区 。在内地,陕西陇县原子头村古墓中发现了一批唐代剪纸作品,共十幅,均贴在一个陶罐外壁上,为花卉图案,直径八厘米至十厘米不等,出土时呈白色,后即风化,只留下图案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