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为什么叫重阳节 为什么叫重阳节( 三 )


家族观念和祭祖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正日渐淡薄 。这让现代人失去的 , 是“家”所蕴含的最温情也是最根基的凝聚力 , 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沉淀和厚重 。
敬老——重阳日还是新时代中国的“老人节”
九九重阳 , 九九与“久久”同音 , 自然容易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 , 西汉时候人们就开始在此时设宴求寿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 , 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这可以说是重阳节在新时代中国的新表现形式 , 将重阳节的意义 , 从先人转向了今人 , 从历史转到了当下 。
孝道——重阳是对中华孝传统的一大承载
对于重阳节的意义 , 将中华敬老传统加以深化和外延 , 发见的正是作为中华传统根本之一的孝道 。你的父母或长辈也许还没成为老人、不需要敬老 , 但孝道却仍然需要 。如今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 , 国家养老不可能 , 家庭养老是唯一的出路 。莫非只有等到老去那一天 , 子女不管不顾、凄凉等死之时 , 才会明白孝道的深意?
感恩——重阳中包含最大的普世价值
将重阳节所蕴含的深层内涵进行最大化地推而广之 , 所得到的最广泛、最普适的价值 , 便是“感恩” 。由祭祖、敬老、孝亲开始 , 感恩的精神更是能够遍被所有人中 , 所有的善心、善意和善行 。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 。回报 , 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 , 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 , 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
重阳节 , 一个承续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人美好的节日 , 不应再被现代中国人所忽略 。其中蕴含的传统、内涵和价值 , 更应为人所真正认知并深深铭记 。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 , 但重阳节的意义 , 却是永恒的 。
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 , 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 , 而日月并应 , 俗嘉其名 , 以为宜于长久 , 故以享宴高会 。”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 , 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 。从此以后 , 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 , 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
到了明代 , 九月重阳 , 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 , 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 , 以畅秋志 。到了清代 , 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
20世纪80年代开始 , 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 , 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
九月九为什么是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