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最艰难的一战是哪一场 秦灭六国最惨烈的一战( 二 )


赵武灵王在赵国大力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大力发展赵国的军事实力,成果十分明显 。赵武灵王曾想率骑兵从秦国北境突袭灭秦,但因为晚年他自己昏聩,发生了“沙丘宫变”,结果被饿死宫中,此计划没有实行 。但从侧面讲,赵国军事实力不差 。

秦灭六国最艰难的一战是哪一场 秦灭六国最惨烈的一战

文章插图


在秦、赵大战爆发之时,秦军虽来势汹汹,赵国为避其锋芒而选择坚壁不战,这不是说赵军打不赢秦军,而是在采取一种策略,那就是拖死秦军的战略 。
结果这一招奏效了,秦军拿廉颇没办法,不得不想出条“离间计”来改变这一局面,说明起码在开始时,两军实力并不差 。
况且,史载赵军此役有四十多万雄兵参战,秦国纵有虎狼之名,面对这么多大军,也未免胆寒,而且长平之战中,秦军虽没有记载有多少人参战,但肯定不会比赵军少 。
而且为了此役,秦昭王特意下了道命令,简直动员了全国的力量,可见为了彻底击败赵国,秦国是下了血本的 。那么,赵军又怎会简单地败在军队实力不济上呢?
秦灭六国最艰难的一战是哪一场 秦灭六国最惨烈的一战

文章插图


赵括或许是背了锅最后,是赵括的“纸上谈兵” 。赵括是个空谈家这不假,但也不要把人看的太过简单 。赵括被他的父亲所否定,认为他只会夸夸其谈,但无论是谁都不是天生生下来会打仗的,大多数人都要从理论学起,然后结合实际从而锻炼出军事才能 。




赵括有没有实际经历不知道,但赵奢只凭他儿子夸夸其谈就否定他,未免太过武断 。而后赵王中反间计,欲任命赵括为将,其母表示反对,她细数赵括与其父的不同,将赵括说成是一个贪利自私的人,甚至预言她儿子会失败,这会不会让赵括心中更加愤慨,想要急速地证明自己?
所以,他代替廉颇之后,立刻改变战略,急速攻秦,结果中了圈套,致使赵军惨败,会不会有这种可能呢?
长平败绩的真正原因:赵国并未做好和秦军决战的准备赵国长平之战的惨败,其原因绝不会是单方面的 。但综合起来,可以用一句话概况:赵国并未做好和秦军决战的准备 。
接收上党势必会激怒秦国,这一点赵国料到了,但他们没有想到秦国会如此拼命 。秦国可能最初也并未想和赵国如此交战,但战火一开便难以收拾,结果双方投入越来越多,甚至僵持一年多,逐渐有决战之势 。
秦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所以不断的投入 。赵国虽也有准备,但明显准备不足,军粮就是一个问题 。坚持一段时间后,赵军补给出现问题,不得不向齐国求救 。
同时,赵国对这场战争的认识严重不足 。赵国没有想到这是一场战略大决战,是秦、赵两强间势必会爆发的 。它只是想尽快结束战斗,从催促廉颇速战,到更换赵括后的速战,里面有着赵国对现实的担忧,那就是军资不济,但骨子里可以看出赵国的畏战 。
它最多是想逼迫秦国退兵,而不是像秦国一样拼尽家底来场生死决战,期间赵王还曾想向秦国求和就是证明 。如果赵国有这个准备,那应该事先就做好思想准备,从积极备战,到广泛联络合纵,集合一切可以集合的力量 。
这也是赵国国相虞卿的意思,他就认为和秦的决战不可避免,和秦国求和肯定没用,反而会失去其他诸侯国的信赖和支持,结果赵王一意孤行,求和不成,反失援助 。赵国君主只是看到了接收上党的好处,而没有做好接收它必须做的准备 。
秦灭六国最艰难的一战是哪一场 秦灭六国最惨烈的一战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