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在哪里 阿克苏在哪里补办身份证( 四 )


粟新写过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电视脚本、新闻等,可称得上是杂家 。文章主要是反腐倡廉体裁,十分吸引读者眼球 。《人民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半月谈》《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监察》《党风廉政建设》《法制日报》等不时有粟新的作品见诸报端,《中国西部文学》《法治人生》《新疆法制报》甚至为粟新开辟专栏 。
17年来,粟新先后发表1300余篇作品,出版9部专著,荣获110余项新闻、文学、理论调研、广播电视奖,11次被《中国纪检监察报》评为“优秀通讯员”,其中编导的《一个金融奇才的毁灭》电教片获中纪委“廉政中国”三等奖,《阿克苏地区构建党风廉政“大宣教”格局》(刊于《中国纪检监察报》)一文被时任中纪委副书记刘峰岩批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学习借鉴 。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回眸阿克苏党风廉政宣传发展历程,宣传工作一直走在全疆的前列,宣传事业枝繁叶茂,地区纪检委先后12次被《中国纪检监察报》评为“先进通联站”,先后3次被自治区纪委评为“党风廉政宣传先进单位” 。让人清晰地看到,17年来,粟新每年都赴各县(市)参加纪检宣传写作培训,手把手地进行辅导,心贴心地进行传授,带领广大通讯员辛勤耕耘,意气风发地前进在党风廉政宣传的大道上 。
陈光耀:洒下一片援疆情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 。陈光耀作为地区纪检委委员、监察局副局长、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纪检委专职副书记,2016年12月进疆以来,他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践行“舍家报国,倾情援疆”使命,立足本职,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树立了援疆干部的良好形象,展现了纪检干部的精神风貌 。
在地区庆祝建党96周年暨“一先双优”表彰大会上,陈光耀被评为地区优秀党务工作者 。他牢记职责,结合浙江和阿克苏地区实际,认真实践“双向交流、互动共赢、双结双促”的援疆工作思路,努力把纪律审查、智力援疆、干部培训、维护稳定等方面抓实抓好,用创新的理念,围绕建立对口援疆新体制、新机制,探索更加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他协助地区纪检委分管副书记抓好案件查处工作,不论是大案要案,复杂疑难的案件,还是简单案件,都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保证了对案件的及时审理办结 。他积极主动参加地区纪检委组织的学习活动,广泛了解、掌握有关工作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给委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专题讲座,生动的案例受到好评 。他传递真情,视边疆为家乡,视新疆群众为亲人,带头结对认亲,与各族干部群众共学共事共乐,用满怀真情“以心换心”,以实际行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今年以来,先后2次带队到委局机关“访惠聚”驻村点库车县齐满镇琼派罗村开展结对认亲活动,经常为亲戚买买提吐地一家送大米、面粉等生活必需品,帮忙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
陈光耀强化管理和监督,针对地区复杂严峻的反恐维稳形势,始终将守纪律作为头等大事切实抓紧抓好,可以说是逢会必讲、苦口婆心,时刻要求大家令行禁止、不折不扣,坚决防止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 。按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建立健全了涵盖学习、工作、生活、纪律4方面40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强化责任追究,调查处理2起违规违纪事件,对当事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树立了守纪光荣、不守纪者受惩处的鲜明导向 。他落实党委要求,深化“三承诺一决心”活动,引导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立足岗位作奉献、争优秀、创一流,开展“四比四创”(比创新、创品牌,比实干、创业绩,比效率、创进度,比团结、创和谐)活动,着力树立理念、作风、素质、团结、廉洁、业绩六大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