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榴莲? 如何选( 二 )


1.选择结实而沉重的水果;2.当敲击时,声音是空洞的;3.一个熟透了的西瓜应该在它的某一侧有一个黄色的点 。

如何选榴莲? 如何选

文章插图
怎么样的选择才是最正确的这种选择,作为一个不知道具体细部情况的局外人,爱莫能助 。送您一篇关于选择的文章吧——
《选择》
作者:叶天蔚
大凡学哲学的人,都会沉浸于一些人生最根本最基本的问题,被思辩的重重矛盾所折磨,发出一些震撼人心的质问与呐喊,比如:
今天晚上谁做饭?
谁去洗衣服,又是谁去洗碗?
明天去超市买什么,头顶的星空还是内心的道德法则?
这些问题,把我们引向更高更远的境界,使人深邃、使人厚重,慢慢地变得像真的一样 。
谈到买头顶的星空还是买内心的道德法则,本质上就是一个选择问题 。有的喜欢买一斤星空炒个空心菜,有的喜欢称二两道德法则发点海蜇皮,都是一般的市民,资源总是稀缺的,永远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并向经济学家们提供持久与充沛的职业安全感 。资源有限,就需要选择;资源太多了,其实更加需要选择 。世间的事都大抵如此 。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不是to be,就是 not to be。人生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连串选择的过程,环环紧扣,滚滚向前,有去无回 。
To be,or not to be?哈姆雷特,这个忧郁敏感的瑞典王子,牙疼般地喃喃自语 。
一千种场景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买还是不买?卖还是不卖?嫁还是不嫁?娶还是不娶?要还是不要?说还是不说?杀还是不杀?偷还是不偷?逃还是不逃?留还是不留?——每一个人,注定在有生之日的每一天,都反反复复永无止境地经历着这样的质问,无奈地喃喃自语 。
如果这些喃喃自语在一瞬间同时迸发出来,那就简直是狂风万里、雷霆咆哮 。就像歌手何勇深深吸入一口北京大街小巷的滚滚废话,走上舞台,呼出一声怒吼:"吃了吗?"
我相信,《哈姆雷特》之所以能久盛不衰、红遍全球,就是因为它道出了全世界人民的心声 。每个人的心中都埋伏着一个哈姆雷特,优柔寡断、朝三暮四、瞻前顾后、心猿意马,被日常生活的N个选择折磨得心力交瘁 。
选择的过程就是放弃的过程,选择一种可能性,等同于放弃了其它的可能性 。这一逻辑带来了一种巨大的困境:选择越多,失去越多,后悔越多,痛苦越多,就像泰伦斯所描绘的"我周围都是洞,到处都止不住地在流失"的状态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琴师1900选择终生留在船上,没有走下甲板哪怕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因为"钢琴有88个琴键,它是有限的,我能用有限的琴键奏出无限的音乐 。但是城市的街道却有千条万条 。"这种没有尽头的太多的选择让他恐惧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Dianiel Kahneman的研究表明:失去100元钱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得到100元钱带来的满足 。可能得到什么的希望,根本无法安慰和抚平可能失去什么的不安 。我们以为增加资源、改善处境,就能减少原来无从选择的痛苦,就能增加幸福 。结果却恰恰相反 。一如所罗门王古老的感叹:积累知识就是积累悲哀 。增加选择实际上也等于增加悲哀 。
对于具有批评精神的选择者来说,每一种选择都有饱满欲滴的后悔理由: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 。做名人,无法过自己的生活;做平民,无法过别人的生活 。做男人,寿命短;做女人,青春短 。何勇也又唱道:"交个女朋友,还是养条狗 。"
塞涅卡说:如果对方比你弱,就饶了他;如果它比你强,你就饶了自己吧 。我们在难以选择的时候,也有几种饶了自己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