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如何流转到国外 土地如何流转( 二 )


土地入股范围有两类:①以行政村为范围,以村或组为单位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以村为单位组建的有的还在各组设立分社 。②跨行政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即打破村、组界限组建合作社,吸收邻近村农民土地入股 。
经营方式有三类:①合作社只发挥流转中介的作用,不直接从事土地经营活动 。合作社将土地全部委托给第三方经营,不从事具体的经营活动 。②合作社自主经营部分土地 。除了向外出租土地外,合作社自主经营或由成员承包经营部分土地 。③土地股份合作社与合作社相结合 。即参加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部分成员又组建专业合作社,承包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土地开展农业生产 。
分红方式有三类:①保底分红 。有的采取固定货币分红,有的则以大米等实物计价分红 。②保底分红与浮动分红相结合 。合作社设定每年每股保底分红,在此基础上,每年根据经营状况每股再增加分红若干 。③保底分红与二次盈余分配相结合 。合作社在确定保底分红的基础上,根据合作社盈余情况再确定二次分配方案 。
在指导合作社开展土地股份合作时,辅导员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确保运行规范 。要注意引导农民参与到土地的流转、经营和管理中来,避免由村组干部、理事长等一股独大、一人主导的现象发生 。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应该是全体成员的共同决定,是否成立、如何经营、如何管理等重大事务,应当由全体成员共同表决 。要注意只与合作社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委托协议并不代表就已经加入了合作社,必须在工商部门登记后才是合作社成员 。合作社章程中应当载明土地股份合作的方式、程序、利益分配方案、成员权益和风险等,全体成员均应知晓自己的权利义务 。合作社与成员之间、与其他经营主体之间发生土地流转事项时,均应当签订规范的合同 。
二是入股土地转包后的风险控制 。农业规模经营的收益高,风险也高 。合作社与承租者签订出租协议时,应当明确租金支付周期和方式,以避免承租者出现亏损无法支付租金为成员带来的收益风险 。合作社可以向承租者收取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为保护耕地质量不因承租者经营行为受到影响,还应当商定收取耕地质量保护费或者复耕费 。
三是成员退社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处置 。作为互助性经济组织,成员的自由退出权是确保合作社运行效率的必要前提 。出现成员退社时,是退还原承包地块,还是面积相等的任何一块土地,这些可能在现实中引起争议的问题应当提前在章程中做出明确规定 。
四是合作社破产清算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处理 。现阶段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仍然具有生活保障功能 。对于入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破产清算时不能与其他股份一样用于承担清偿责任,否则可能会造成农民失地 。对于破产清算时入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处置办法,应当充分尊重成员意见,在章程中作出明确规定 。处置办法应当以不破坏成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原则 。
五是二轮承包到期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存留 。事实上,所有的土地股份合作社都存在二轮承包到期后的存留问题 。届时,已经存在的农业设施如何处理等问题需要合作社提前考虑并作制度安排 。
六是入股土地被征用时的补偿分配 。从法律层面讲,如果没有特别约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后,农民因土地承包经营权而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应当全部转让给土地股份合作社 。实践中,在土地股份合作社存续期间,如果某块土地被征用,获得的土地补偿费等是由合作社统筹分配还是由原来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分配,不同的合作社有不同的做法 。建议合作社提前在有关方面做出约定,避免造成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