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青智创业基地 长治创业扶持基地( 二 )


推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步伐,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留足空间 。以“两地”(上党盆地、长治湿地)保护为重点,下大力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推进长治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 。以推行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加强执法监督,坚决查处环境保护方面的违法行为,切实解决“污染生产成本低、清洁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把环境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 。
二、加快建设“文化大市”
我们坚持把文化建设贯穿于和谐长治建设的方方面面,努力形成全市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实现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 。
在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弘扬太行精神上下功夫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使干部群众进一步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自觉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抗战时期在太行山孕育和形成的太行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治人民的骄傲和精神力量之所在 。根据长治实际,我们将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弘扬太行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宣传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奉献精神,认真研究太行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讴歌新时期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 。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形成建设长治的巨大精神力量 。
在推进文明城市和文明乡村建设上下功夫 。我们从长治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实际出发,突出上党文化特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体现在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围绕“神农定居地、长治久安城”和“红色之都、绿色之都、神话之乡”的定位,培育以“刚健有为、开放包容、德义日新、天人和谐”为导向的人文长治精神,挖掘以神话传说为主题的远古文化,整理以诗歌辞赋为载体的古代文化,重塑以劳模榜样为代表的当代文化 。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整体带动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创建水平不断提升 。强化“我文明长治文明、我诚信长治诚信、我美丽长治美丽”的城市意识,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组织实施文明单位包村、“三下乡”、创建文明村镇和文明生态村等活动,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 。
在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上下功夫 。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探索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支持引导民营文化企业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繁荣具有长治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三、关注民生保障民安
我们把着力营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作为建设和谐长治的内在要求,关注民生,保障民安,使城乡居民共享长治改革发展的成果 。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保障劳动者权益 。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社区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民营企业,鼓励扶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千方百计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认真落实财政投入、小额贷款、免费培训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不断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安排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