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和什么?( 二 )


两汉以后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
这些书都是经过孔子编著,所以在汉代儒学兴起,随着孔子成圣,这些书也就成为经书 。至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这几本书的儒家圣典地位就确认了 。

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和什么?

文章插图
《诗经》
这个不必多说,是个中国人就知道 。我们讲个常识性的误解,《诗经》被称作“诗三百”,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诗歌的起源,其实《诗经》中的诗歌已经是完全成熟的诗歌形态,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还是精神意境,都不是诗歌最初的那种原始状态 。我们现在觉得它古朴,只是相对魏晋浮华而言 。
《诗经》是春秋时期的诗歌大成,并非中国诗歌的起源 。
《尚书》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 。记载上起尧舜,下至东周,约1500多年 。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 。当然,书里面自然也有后世伪作 。
春秋战国时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 。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我们平时夸一个人,饱读诗书,就是指的《诗经》、《尚书》 。
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和什么?

文章插图
《礼记》
现如今能见到的礼书有《周礼》、《仪礼》和《礼记》 。《周礼》是讲周朝官制的,有人认为是周公旦所作,也有人认为是西汉末刘歆伪造;《仪礼》是讲各种典礼节仪的(如冠、婚、丧、祭等具体仪式),是孔子编著;《礼记》西汉礼学家戴胜解释《仪礼》的作品,却因为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影响逐渐超越其它礼书 。
以汉代所设立“五经”来看,自然是指孔子编著的《仪礼》 。而后来为《仪礼》作注释的《礼记》影响超出了原书,唐朝后“五经”中的“礼经”就是指戴胜的《小戴礼记》了 。
那么提出“四书五经”说法的南宋朱熹,应该也是指《礼记》 。
《易经》
《易经》包含《周易》,被誉为诸经之首、三玄(《庄子》、《老子》、《周易》)之一 。《易经》分本经和大传两部分 。本经包括八卦、重卦、卦辞、为易有主体,故称为经;大传包括上彖、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系五、下系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此十者合称十翼 。
十翼为阐明易经而作,故曰传,它是用八卦重叠而成的六十四卦为结构框架,把中华民族在太古时代摸索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用抽象的符号记录下来,进一步以阴阳变化之道来分析,说明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通过卜卦来启示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规律 。
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和什么?

文章插图
《春秋》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 。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暠《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
以上九本书就是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五经成于汉代,四书辨于朱熹 。
【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和什么?】两汉以后学五经,两宋以后学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