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校创业扶持贷款 武汉高校创业扶持( 五 )


“大学生自主创业有自己的特点,文化知识层次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但弱点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对社会的了解认知程度远远不够,从相对纯净的校园中走出就直接参与到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之中明显不适应 。”郑伟认为,应该有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内,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国家保证大学生平稳过渡到一个社会人,这样才有利于形成社会市场的良性竞争和高层次人才的脱颖而出 。
当采访人员2005年1月5日再次来到“八零年代”主题餐厅的时候,大门紧锁,一块牌子孤独地立在那里,上面写着“寒假来临,我餐厅将与文理学院一同放假,进入假期休整,待春暖花开时恢复营业,祝各位老师、同学、新老朋友假期愉快,身体健康 。”
郑伟告诉采访人员,因为餐厅的定位主要以面向应用文理学院的学生、教师为主,再加上附近的居民,所以目前学生放假了,餐厅也趁这个机会休整一下,总结前一段时间的经营状况,从后厨、进货渠道包括经营理念方面都会有一个调整,再开业的时候应该会有一个新的面貌 。
看样子,最艰难的日子正在慢慢过去,无论有多少困难和压力,这群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大学生们也会坚持沿着这样的道路走下去,因为这是他们的选择 。
正如唐小恒所说,我们期待的是通过这样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创业活动,促进对大学生创业的思考,对创业环境的改善,对政府政策的有效落实 。
【链接】中美两国大学生创业比较
创业计划,又名“商业计划”,是高科技与风险投资浪潮兴起的产物 。商业计划竞赛在美国高校中由来已久,自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商业计划竞赛以来,美国已有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20多所大学每年举办这一竞赛 。
Yahoo、Excite、Netscape等公司就是在斯坦福校园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 。麻省理工学院的“五万美金商业计划竞赛”已有10余年的历史,影响非常之大 。从1990年到现在每年都有五六家新的企业诞生,并且有相当数量的“计划”被附近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上百万美元的价格买走 。这些由“创业计划”直接孵化出的企业中,有的在短短几年内就成长为年营业额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 。一批批的创业者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风险投资家们蜂拥而入大学校园,寻找未来的技术领袖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的商业计划竞赛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量之一 。
从中美两国大学生创业的比较中,你可能会有某种启发 。在投资方式上,作为大学生,没有雄厚的物资基础,资金有限,唯有利用专利、专业技术或者高新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进行投资,多数创业者都是由技术人员向管理和经营人员转化的,这是两国大学生创业的共同特点 。在创业的社会环境方面也很相似,两国从政府到社会,高校以及传媒都支持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自主创业 。
两国大学生创业的不同点首先是创业起步时间的不同 。大学生创业热起源于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如前文所说,从1983年开始 。据统计,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自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而在中国,1998年5月,清华大学才举行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在支持方面,中国政府出台政策,社会和校方为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些帮助,比如管理咨询和商务培训等等;而美国有关部门仅是营造一种气氛和环境,学生公司从成立那天起就完全接受市场的考验 。在吸收风险投资上,两国也有较大的差异 。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投资最发达的国家,有成熟的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资金充足,信息服务行业发达,各种咨询服务机构齐全,因而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多数都具有可行性,市场前景好,容易得到风险投资,公司发展快 。而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落后,创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二级市场尚在酝酿中,融资就相当困难 。大学生们由于缺乏资金和时间,因而许多优秀的创业计划难以付诸于实践 。(晨曦)【点评】创业选择缺乏培训从目前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选择来看,技术含量较低,没有体现大学生的技术优势 。那些学生“老板”大多从事餐饮、服饰、摄影等行业 。实际上,他们选择的创业行业只是从已经成熟的市场中划分的一块蛋糕,并不是在创造新的社会财富,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选择方面的培训 。(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董事长邵明路)使创业教育制度化自主创业的主观条件需要个人具有较高素质,而在现实中,大学毕业生在创业的有关知识、实际的创业经验、应有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必要的资金基础这五方面都比较欠缺 。所以,高等院校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方面的教育与训练,使之在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沈杰)创业是好事家长要支持我认为创业绝对是一件好事,能够最大限度地锻炼一个人,有助于成长 。但是关键的一点是家长一定要支持、扶助,一些家长爱慕虚荣,愿意让孩子去做比较稳定的工作,对于孩子创业根本无法接受,认为这是没本事、没出息、没单位接收的表现,这种想法肯定会扼杀学生的进取心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阶段选择创业更加实际 。首先,研究生没有太多的课程压力,有精力去进行创业;其次,一部分研究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心态比较成熟;最后,研究生阶段,导师可以为学生出谋划策,提供一些便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卢艳)先就业后创业更合规律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仅限于课堂,社会经验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可想而知遇到的困难也比别人多 。最好毕业后能在较具规模的企业工作实践几年,积累下第一桶金,同时也学习大公司管理、财务等各方面的知识,为自己的创业打下基础,这样创业成功的几率才高 。国家也要切实把各项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才能有助于鼓励学生创业,拓展就业渠道 。(北京邮电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葛丽梅)【声音】自主创业有利于成长自己创业当老板要用心去经营自己事业,要对整个流程的每一个细节做很详细具体的策划,考虑很多方面 。我非常赞同、鼓励自己创业,只要他或者她对自己有那么一点自信,喜欢就选择 。自主创业应该会更快地让一个人成长,其中的挫败与成功都是日后的资本;自主创业的生活应该会更充实、目标更明确、更有存在感 。(刘以希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供职于某杂志社)创业需要过渡期想过自主创业,但是后来出于各种原因吧,资金问题、创业方向的选择、父母的意见等等,总觉得刚毕业时创业不是那么容易,而且也没有经验,知道有一些优惠政策,具体有哪些也不是很清楚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种锻炼,理工科学生相对有优势,尤其是学技术方面的,但应该有一个过渡的阶段 。(赵先生毕业于东北大学、现供职于某银行)积累经验很重要我知道在学校里有一些学生通过协会或其他形式进行创业,比如帮人攒电脑,代理化妆品,批发水果等,但大都是小本经营,规模有限,风险也较校他们通过这种途径积累经验,毕业后自主创业,未尝不是件好事 。但毕竟大市场和学校的小社会不可同日而语,从个人知识到经验都需要很多的准备,我佩服创业学生的勇气和魄力 。我觉得比较可行的是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了解整个运作过程,并拥有自己的客户群或关系网络后,再出来单干 。(蒙小姐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供职于某事业单位)创业精神是社会应该提倡的我感觉创业的大环境不是很成熟,而且我学法律,从专业特点讲刚毕业就出来创业不太合适,好像也没有听说过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刚毕业就出来创业的 。我的个人性格也不适合创业,我觉得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应该是心理上能够承担风险、具有开拓意识和创造力,同时有一定资金基础和人际关系网络的人 。有些人在各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就选择创业,太盲目了,有了一定把握再着手去做会更好,不过我很佩服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这种敢闯敢干的精神是社会应该提倡的 。(梁志红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供职于某法院)观点支持:要用在刀刃上杨晨光大学生创业,变知识为资本!这是一句响亮的口号 。但出乎采访人员意料的是,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优惠,在真正“下水”创业的大学生那里基本得到了否定 。有学生对采访人员说,一旦进入了市场,我们完全是依照市场规则办事,作为普通的法人代表与其他人竞争,不能再顶个学生的身份做保护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