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要多少时间才能读完清华大学 至少有多少时间才能读完清华大学( 四 )


我们平时做题的时候,如果思维卡壳了,就可以把题目中的每一个条件都圈出来,不是每句话,是每个条件,一句话里面可能有两个或三个条件,我们看一看现有的解题过程中,有哪一个条件是没有被用到的,然后以你这个条件为基点进行思维的拓展,不断联系,比如说这个条件是现有的,这个我在过程里面怎么样运用,或者说这个结论启示我怎么做,这样我们就有可能突破思维的一个障碍 。
●错题本
我会在每一本练习册上都标注出自己的错题,然后每次复习的时候用不同的颜色而写下自己的感悟,或者我把会做了的折起来,将来复习的时候就可以看,起到巩固的效果 。如果正在进行错题整理的同学,我建议,找一个活页本,在每一个专题,比如说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直接贴上标签,在做题的时候,把错题归到每一类别上去,既可以方便针对专门的类别进行复习,然后找出这个类别的易错点或是自己比较薄弱的地方,并且比较方便查找,形成一个知识的体系,有条理有逻辑 。
●考试时放平心态
数学考试要放平心态,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有时候一开始会纠结最后一题怎么做出来,反而忽视了前面的基础分的检查,基础丢分,而最后一题也没做出来、做全,这样得不偿失,作为文科生,我们的核心利益是全面基础分不丢分,最后一题是尽力而为,能做多是多少 。
●克服粗心
基本上所有同学们都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粗心,或多或少,大家都有粗心的时候 。我以前是特别粗心,数学的一些计算,审题都要丢掉十几分,在高三的时候,为避免,我一是在做题的时候把条件圈出来,这样有助于自己的思路,并避免自己因为看错失分,二是改变草稿纸方法,以前是比较乱写乱画,随心所欲型的,后来我把它分割,就是分区域,然后进行演算,这样子的话检查也比较方便,而且自己写的时候也比较工整不容易失分 。我记得我妈妈好像拍了几张我前后草稿纸的对比图,真的特别神奇,就是自从那次影响之后真的就基本上没有出粗心过,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是我的草稿纸演算方法,大家可以试一试,作为一个参考吧!
●数学题型本
我个人是觉得题型本没有很大的必要,因为首先第一点是题型都比较多,而且题型很难分类,有时候你看到是这个题型,但其实它也包含了另一种,而且这样分的话,和错题本的知识框架为分类标准的可能有些冲突了,反而会造成比较繁琐,所以我建议在以知识框架为分类的错题本里面,可以在自己做题的时候,自己在旁边总结一下这道题的题型,下次看的时候就可以两个一起看,效率比较高,而且比较清晰 。
●考试的时间分配
数学考试的时候我分配时间是:填空题,30分钟,剩下的大题目1小时15分到20分钟,剩下的10到15分钟,再系统地检查一遍,特别是对自己卡壳的题目要有一个时间限制,比如说填空题的13、14题,如果你想5分钟还没有想出来的话,就可以放弃了 。还有这些大题目,如果你在一个地方卡壳,想了大概超过你预期的时间,你基本上就可以放弃掉,然后看看下面的题目 。
关于英语
英语的阅读和历史的材料阅读不太一样,历史阅读,只要知道材料讲的是哪个人物、哪段历史、概括主旨,或是联系你所背诵的内容把它写上去、联系一下材料就可以了,但是英语的阅读重在理解 。
●通读
在做英语阅读题的时候,建议大家可以先通读一篇文章,大概理解一下文章的主旨,就是文章讲的是什么,因为下面的每个题目都跟主旨相关,就像语文阅读的每一个题目,不管问的是手法、技巧,或者问的是哪一段的一些具体内容,其实都跟主旨这个大方向分不开的 。我们答题的时候,都要顺题意,表达了什么情感、什么主旨等这些 。英语文章阅读之前,可以先简要看看题目,因为有些同学看了英文后,不能特别流畅地在脑海里自动把它翻译成中文,所以先阅读题目有助于我们大概了解一下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而且有助于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把握重点,自动地加强一下这个关注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