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各个年龄段的叫法 耳顺之年是多少岁( 三 )


海有潮起潮落,花有花开花落,
天有白天黑夜,人有清醒睡眠,
年有春夏秋冬,衣有四季之分,
股票有涨有跌,心情就有好有坏,
业绩有高有低,待遇就有好有差,
秒针滴答滴答,时间一圈圈跑远,
皇朝在循环交替,领导在不断更换,
流行在循环交替,明星在不断更换,
芯片在循环交替,手机在不断更换,
到最后我们的生死也是循环交替的....
是的,一切都是周而复始的规律性变化, 站在这个层面照理没什么会想不通了, 可有人会说:“道理都懂,可做起来难 。” 所以还不是真懂,那什么是真懂? 呵呵,没有五十年的造化,换不来啊!不然怎么叫“五十知天命”呢 。
想来后世成为阶下囚的拿破轮,米络舍维其,乃至今天的撒达姆在悟性上若有周文王的半点功力, 也该落得安心了吧 。
说完五十,再说六十。六十而耳顺,并非常言说的年纪大了,耳朵顺了,听什么都能接受 。
《说文》中提到:“理也,损百川 。”意思是河川流通顺畅了以后,才看得天下美景 。正所谓,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 。诗画中的美景是用眼睛看的, 而人心亦是一幅美景,却不能眼观, 于是要用耳朵来倾听,所谓弦外之音, 说的正是用耳朵听出潜藏的声音, 即是所言之人的真实所想 。简单讲就是把察言观色的工夫发挥到家了 。朋友之间常说:“你只要说一句话,我就知道你下半句讲什么 。” 要知道说这话的人完全出自对朋友的了解与性格的掌握 。而面对一个陌生人,很少有人敢这么说,如果今天有个人站在你面前,对你说:“你要升官了” 那这个人不是算命的,就是耳顺的, 你若问他贵庚,兴许人家会告诉你:“老朽六十有三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就是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自古只有皇帝敢这么说,难道人到七荀就敢自命为皇? 当然不是,下文的”不逾矩”便是这么做的前提 。这里的“矩”即法规,伦理 。整句说的是七十岁做事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则,这一条放在最后,足见境界之高了 。人总是杂念丛生,因为生来欲望不止,
现在要让欲望自发的限制在规则之内随意游走,这可不是随便一说的 。如果把“从心所欲”做一次层面的分类,可以看到。
层面一、恶欲而恶为,指坏念头坏行为,这是人性本恶的论调,想象一个人生来没有接受任何教育,他的所作所为应该是对本能的最好的体现,而这种行为一定与外界格格不入,人们会把他视做一个没有教养的野兽,当然这样的人早就进医院或大牢了 。
层面二、恶欲而善为,指有坏念头但做好事 。“色而不欲”,说的应该是这一层,有色心,却不触犯戒条,能自律 。还有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种美色当前、金钱当前的论调,也多为这一层意思 。“恶欲善为“的行为模式应该算得主流吧 。
层面三、善欲而善为,指全是好念头,只做好事 。行欲而不动恶念,这是很高的思想境界.孔子七十 岁道破这番领悟,反见这位门徒三千的千古圣人都难逃恶念萦绕六十载,何况常人呢? 不过七十虽为孔子最后一个十载,但”从心所欲”的终极领悟却仍未摆脱”欲”念,假借老子语录,可妄称其谓”道可道,非常道,圣可道,非常圣”吧。
说来孔子若寿寝于八十,人生格言中该加上一句, 八十而无欲则刚 。
附:年龄称谓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