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中秋节出游作文 中秋节奇妙游作文( 三 )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 , 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 , 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 , 《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 , 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 。他们均写月 , 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 , 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 , 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 。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 。尤其是中秋圆月 , 多少诗人睹物生情 , 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 。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 , 我记起台湾的地震 , 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 , 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 。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 。她 , 繁忙的信差 , 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 。那么 , 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 , 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 , 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 , 想到明天的美好 。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 , 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 , 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 , 给你帮助和温暖 。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 , 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 。大海纳百川 , 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 , 在她的温柔恬静中 , 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 , 化成云雾环绕其周 。这是意境 , 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 , 冲刷掉世间的不平 。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 , 朋友 , 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 , 畅想明天 , 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
最佳中秋节出游作文5
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 这话很有道理 。每逢中秋佳节到来之际 , 难免会想念身处远方的亲人们 。中秋节到了 , 月亮圆圆的 , 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欢声笑语 , 而欢笑声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环境 。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 , 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 , 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 , 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 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 , 八月居中 , 而八月的三十天中 , 又是十五居中 , 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又因此夜浩月当空 , 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 , 故又称团圆节 。欧阳詹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 。季始孟终;十五于夜 , 又月云中 。稽于天道 , 则寒暑均 , 取于月数 , 则蟾魂圆 , 故曰中秋 。”
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之下 , 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 , 每到中秋 , 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 , 许多亲朋好友在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 , 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 。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 , 享受到了家的温馨 。从古到今 , 多少异居在外的人们没能回家享受团圆的快乐 , 所以常用“月有阴晴圆缺”来形容此刻的心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这都是千古绝唱!许多人们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