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可行性分析怎么写,经济可行性分析怎么写吸引人?( 二 )


3 . 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在系统目标和规模、现有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就可以从现有系统的物理模型出发,导出现有系统的逻辑模型,描述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和处理情况,从而概括地表达出对新系统的设想,即对新系统进行建模 。
建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对新系统的框架认识和概念性认识 。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技术:
( 1 )系统上下文关系范围
(2) E – R 图 。这是系统的数据模型,这个阶段并不需要生成完整的E – R 图,而是找到主要的实体及其关系即可 。
( 3 )用例模型 。这是采用0〇 思想,描述一组用例、参与者及它们之间的关
( 4 )领域模型 。这也是采用0 0 思想,找到系统中主要的实体类,并说明实体类的主要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
(5) I P O (Input/Process/Output,输入/处理/输出)图 。这是采用传统的结构化思想,从输入、处理、输出的角度对系统进行的描述 。
4 . 用户复核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只是代表系统分析师对新系统必须做什么的看法,而不是代表用户 。因此,系统模型建立之后,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与客户一起进行复核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模型与用户的目标有不一致的地方,就应该再次通过访谈、现场观摩、对现有系统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修改模型 。因此,可行性研究的前4个步骤是一个循环,周而复始,直至用户确认了新的系统模型为止 。
5 . 提出并评价解决方案系统分析师从系统的逻辑模型出发,导出若干较高层次的(较抽象的)解决方案供比较和选择 。应该尽量列举出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且对这些解决方案的优点、缺点作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以便于下一步决策 。在这个步骤中,可以使用候选系统方案矩阵和可行性分析矩阵,前者是用来记录候选方案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的工具,后者是用来评定候选>案的工具 。
对于那些明显不可行的,如技术上还没有相应的办法、经济角度明显不可行的、违背企业或行业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应该直接过滤掉 。
6 . 确定最终推荐的解决方案根据可行性评价准则,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后,如果系统分析师认为值得继续进行项目建设工作,则就应该确定最终的推荐方案,并说明选择这个方案的理由 。对被推荐的解决方案还要进行更加完善的成本效益分析,才能让企业决策人员根据经济上是否划算来决定是否正式立项 。
7 . 草拟开发计划系统分析师需要进一步制订一个粗略的开发计划,说明系统建设所需的资源、人员和时间进度安排情况,这将作为立项后制订项目开发计划的基础 。
8 . 编制和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可行性研究各步骤的结果整理成文,形成清晰的文档,即可行性研究报告 。将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给用户和管理层,进行审查通过 。
好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蜀川号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