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线是指什么分界线 三八线位置的由来简介( 三 )


1951年12月31日,志愿军又发动第三次战役,一举突破三八线,攻占汉城,最远推进到三七线 。志愿军虽然连续取得三次战役的胜利,但由于连续作战,部队十分疲惫,人员装备没有及时补充,后勤供应也非常困难,便转入休整 。“联合国军”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发起反击,第四次战役就此打响,志愿军组织机动防御,主力逐步撤至三八线以北 。“联合国军”则于4月初再次越过三八线,但很快就在三八线附近被志愿军顽强防御所阻滞 。
此后随着第三番入朝部队陆续到位,志愿军于4月下旬发起了第五次战役,虽然全线突破三八线,但未能实现大范围突破,只是逐步平推战线,歼敌不多 。此后志愿军虽然在部分地段取得了突破,但“联合国军”利用机动优势,迅速填补防线缺口重新建立完整的战线,而志愿军在连续作战后不得不转入修正 。“联合国军”随即组织反扑,最终战线在三八线附近稳定下来 。
从1951年6月以后,战争就在三八线附近转入阵地战,再没有像五次战役这样的大范围运动战 。最后到1953年7月达成停战协定,停战时的军事分界线也是大致在三八线附近 。
战争为什么最后又在三八线附近停了下来?
从战术层面来说,志愿军在运动战阶段的第三次战役是南进最深的一次,一度打到了三七线,由于接连组织了三次战役,部队连续作战两个月,非常疲惫,战斗中的损耗也没有补充,实际上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就算凭借出色的战法和高昂的士气,打到了三七线,也无法稳固战线,一旦遭到反扑,就很难立足,只能北撤 。
而到了第五次战役,随着第二番部队入朝,志愿军参战的总兵力大为增加,但参战部队增加的同时,对后勤的压力也更大,要保障数量众多的部队,就十分困难了 。即便兵力雄厚,但粮弹不济,空有人多也无法形成战场优势 。对于志愿军的后勤保障能力来说,三八线就基本上是极限了 。

三八线是指什么分界线 三八线位置的由来简介

文章插图
三八线和军事分界线的对照
何况“联合国军”凭借其火力和机动优势,能够有效抵消志愿军的兵力优势,哪怕志愿军能够在战线某一处形成突破,也能迅速利用火力封闭缺口,利用机动优势调动预备队来填补缺口,导致志愿军很难完全撕裂对手的防线,从而使得战线就在三八线形成了胶着 。
志愿军的进攻张力在三八线基本上就达到极限了,而“联合国军”能够顶住志愿军的攻势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想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最多只能进行局部攻势,要想全线推进,几无可能 。这样,战线稳定在三八线也就是情理之中 。
而在更高层面,三八线正好是朝鲜半岛的中线,将朝鲜半岛划分为大致相当的南北两部分 。这个特点就决定了三八线在的地缘政治和战略上的特殊意义,因为当时美苏都不希望在朝鲜半岛出现一个统一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一旦出现,那么他的立场倾向,就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应,进而影响整个东北亚的格局 。
【三八线是指什么分界线 三八线位置的由来简介】但要是两个以三八线为界的国家,对各方来说,都是一种缓冲,同时也是一种战略上的平衡,是各方都能接受的局面,因此,战争最后在三八线戛然而止就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