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被按“暂停键”,市场争议百亿估值( 五 )


车规级 IGBT的特殊性,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车规级半导体对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车企和芯片厂商一旦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后,由于认证周期较长,就很难在原有车型上再次更换供应商;二是新公司若想进入整车厂供应商名单时,通常需要拥有一定量的上车数据,而国产厂商缺乏应用及试验平台,在车规级半导体正常供给的状态下较难寻得突破 。这些因素都加大了比亚迪半导体打开外供客户的客观难度 。
不过,整个行业正处于增量市场阶段,比亚迪并不是没有机会,机会看起来还很大 。据 IDC 预计,受政策推动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在未来五年迎来强劲增长,2020 年至 2025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 36.1% 。由于下游应用场景广泛,IGBT市场还在持续扩容,国产替代的空间广阔 。
从一些小型整车厂入手,再扩展到大型整车厂似乎是一条路径 。小康股份一位员工告诉《财经》采访人员,对于小康股份来说,不存在IGBT拒绝用比亚迪产品的情况 。小康目前和比亚迪主要是刀片电池的合作,在他看来,IGBT产品比电池更好谈合作,电池涉及到车重、布置、安全、续航等,IGBT的影响则小很多 。“如果其他厂商能够接受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那么没有理由不考虑其IGBT产品 。”他说 。
根据比亚迪半导体招股书,其功率半导体目前已经进入了宇通、南京金龙、中通汽车等厂商的供应链 。在乘用车领域已经向长城、北汽等整车厂上送样检测 。
不过,比亚迪半导体并不是国产替代红利的唯一受益者,其重点竞争对手,斯达半导产品性能宣称对标英飞凌第七代产品 。株洲中车时代也表示,公司将在下半年推出同等性能的新产品,二期产能预计 2022 年达产,两期产能产值 50亿-60 亿元 。
除了产品,另一个竞争点在产能 。IGBT 行业,得“车规级+产能”者得天下 。在需求拉高情况下,产能才能实现“量+价” 提升 。在产能规划上,比亚迪半导体目前在宁波规划有 3万-5 万片 6 英寸产能,长沙有 5 万片 8 英寸产能 。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比亚迪半导体的产品的竞争力在国产IGBT产品中属于头部,但并不是最好,与国际厂商仍有巨大差距 。其分拆的战略意义大于行业意义,也是行业发展下必然的选择 。不过,目前看来,其对于其母公司比亚迪的依赖性依然很大,外供客户的拓展是一个长期过程,比亚迪半导体能否突破300亿元估值,仍然需要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