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梦登望江楼 题西林壁的意思( 二 )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望江楼”和“白苹洲”都确有其处,望江楼在四川成都东门外的锦江河畔,白苹洲是唐代的称呼,今称莲花庄,在浙江湖州东南的苕溪之畔 。但是在本词中,两者都不是确指 。望江楼在这里指江畔思妇眺望之楼,不能单单理解成一个地点 。白苹洲,是指江中长有白苹的小渚 。白苹是水中一种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苹花赠别,故古诗词中常用白苹洲指代分别之处 。
全诗的另一个特色是情感张弛的运用,①“过尽千帆皆不是”里面蕴含了千百个小的情感张弛;②从这一日来说,又是一个大的张弛过程--从早上第一帆满怀期望的紧张眺望,到斜晖中令人断肠的失落;③限于篇幅,词人撷取的只是思妇一日的盼望镜头,但是思妇与情人的分别当不是一日,那么她的思念自然也非一日 。在这常年累月的思念中,她的情感不又是一个更大的张弛过程么?
中心:描写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给人一种淡淡的忧愁
本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的内心感情 。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
全诗精释
清晨刚刚梳洗完毕,就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凭靠栏杆望穿眸 。大江之上,千帆驶过,偏偏不见心上人的归舟,夕阳脉脉(mò)无言,东流江水悠悠不尽,(失望之情涌上心头)愁肠寸断在白苹洲 。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的意思意思是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 。
出自《望江南·梳洗罢》,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 。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 。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
原文如下: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
肠断白苹洲 。
译文如下: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
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 。
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
字词注释
⑴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
⑵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
⑶独:独自,单一 。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
⑷千帆:上千只帆船 。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皆:副词,都 。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思妇楼头,望人不归 。只有二十七个字,为词中的小令 。“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 。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 。
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 。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 。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 。此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 。
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 。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