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已至,腾讯“门户开放”( 二 )


在多方利益博弈下,新秩序正在缓慢建立中 。
A9月13日,针对工信部提出的“推动即时通信屏蔽网址链接等不同类型的问题,能够分步骤、分阶段得到解决”,腾讯、阿里、字节三方做出了不同表态:
腾讯回应,将坚决拥护工信部的决策,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
阿里回应,互联是互联网的初心,开放是数字生态的基础,阿里巴巴将按照工信部相关要求,与其他平台一起制定未来,相向而行;
【917已至,腾讯“门户开放”】字节跳动回应,将认真落实工信部决策,并呼吁所有互联网平台行动起来,不找借口,明确时间表,积极落实,给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便利的网络空间 。
不用细品,便可知三方立场、诉求迥异 。腾讯的立场自不消说,它肯定不会允许微信沦为巨头的营销乐园,背后动机或出于用户体验、生态健康,或同样出于商业考量 。
阿里的立场则要复杂得多了 。截止今年二季度末,阿里中国零售市场年活跃买家为8.28亿,环比增加1700万;同期,拼多多这一数字为8.499亿,环比增加2600万 。电商平台无一例外地即将触碰用户增长天花板,但有微信加持的拼多多,天花板显然要高上一层 。
过去几年,阿里派出了数路小队或在内、或向外寻找流量之源,但相比拼多多拥有的地利优势,总归是棋差一招 。
倘若微信大门洞开,淘系用户增长天花板就有打开的可能 。
今年3月,淘特向微信发难,提交了小程序开通申请,这被视作阿里与微信关系的破冰 。事实上,更早之前,饿了么、盒马、菜鸟都已开通微信小程序 。

917已至,腾讯“门户开放”

文章插图
但把这一串名单列出来便可发现,阿里系进驻微信是有选择的进驻,而非全盘托付 。
上述这些产品的主要收入来源都并非广告,至少在现阶段不是 。以外卖为例,美团财报显示,其餐饮外卖业务中,佣金收入为203.53亿元,在外卖总收入231.25亿元中占88%,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为27.64亿元 。饿了么的收入结构大概会与此相当 。
长远来看,淘特的主要收入来源依旧会是广告,拼多多正是如此,但在现阶段,淘特的战略使命是帮淘系寻找新增用户以及服务下沉人群,微信自然成为淘特想要安营扎寨的土地 。
值得注意的是,淘宝主站并没有奏响进军微信的号角 。
无码科技CEO冯大辉(Fenng)2014年曾在《微信和淘宝到底谁屏蔽了谁?》一文中提及,“淘宝的收入主体可以说就是广告,说白了就是在通过自己的流量进行变现,越是闭环,变现的能力就越高 。如果被微信或是其他第三方撕开了一道口子,毫无疑问会影响营收,而且是致命的 。从战略上,大淘宝体系应该不希望卖家们有自主的免费的流量 。”
完成无线化转型的淘宝曾试图封掉微信这道口子,以避免向收银台靠近,但当商家对流量的需求逐渐超出淘宝的环境承载能力,补给流量就变得愈发迫切 。
进入微信内场,对淘宝来说,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多了一块未被开采殆尽的流量金矿,多了一个可方便触达用户、用户同样可方便唤起产品的渠道,产品社交传播的能力也可大为增强 。
以淘宝为例,按照现下规则,用户将商品链接分享给好友时,需进行“复制”、“打开微信”、“粘贴”三个步骤,好友要完成“复制”、“打开淘宝”、“粘贴”三个步骤,倘若淘系拥有小程序,则双方步骤都缩减至一步,分享的门槛大幅降低,用户分享意愿自然更强,平台做社交裂变也就有了最基本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