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当学罗振宇( 二 )


幸运的是 , 《罗辑思维》大受欢迎 。“爱 , 就供养;不爱 , 就观望” , 罗振宇不许诺任何权益的一次会员招募 , 5500个名额5小时售罄 , 换来160万现金流 。这种模式一下子惊艳了整个行业 。

李子柒当学罗振宇

文章插图
2014年6月 罗振宇在湖北武汉光谷体育馆演讲
罗振宇每天像机器一样 , 找素材、写稿、录音 , 不断推倒重来 , 经常熬夜到凌晨三点 。每天早上六点半 , 许多人守在屏幕的另一头 , 眼巴巴地等着“罗胖”推送当天的60秒语音 。
那时自媒体处在上升期 , 公众号的价值随着微信的火爆水涨船高 , 以吴晓波为主的头部自媒体“内容创业”的口号越喊越大声 。很快 , 有VC给《罗辑思维》出了1亿估值 。
但罗振宇突然意识到 , 虽然《罗辑思维》已经收获了200万粉丝 , 自己也声名鹊起 , 但好像公司赚的钱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啊?
《罗辑思维》第二期会员招募 , 一天入账800万 , 罗振宇却分不到多少 。17.55%的股份 , 根本难以匹配自己多年如一日的付出 。
而申音那边 , 早期的投入早就回本 , 还得到了不菲的回报 。不过 , 少有媒体报道的一个细节是 , 申音也感到委屈 。比如 , 他曾跟好友丁辰灵说 , “股权是为了孵化其他IP存在的 , 但罗振宇实际上我给他的收益怎么可能只有18% 。”
罗振宇合同签得早 , 没有想过火了之后 , 原本的股份结构是不是还能合理下去 。随着内容的议价能力越来越高 , 即使申音给罗振宇的比股份分配的利得再多 , 罗振宇都会觉得自己吃亏了 。
在一次40多人的媒体聚会上 , 罗振宇称 , 双方在合作模式和利益分配上 , 想法产生分歧 , 以后将独立运营《罗辑思维》 。
2014年5月17日 , 如日中天的《罗辑思维》创办人罗振宇和申音正式分家 , 成了当天的商业头条新闻 。
罗振宇转发微博:“合作伙伴 , 笨点都没所谓 , 人品太重要了 。”还用张艺谋和张伟平的故事做了隐喻 。
5月18日凌晨三点 , 申音在微博上回应:“由于对未来发展方向各有想法 , 罗老师有意独自运营这个项目 , 诸多事宜我们仍在一一协商 , 一切都会以我们的用户和合作伙伴为重 , 一切都会有礼有信有量 。”
两人都是体面人 , 心照不宣地避开了撕破脸的戏码 , 和平分家 。
一个月后 , 罗振宇携《罗辑思维》出走 , 和新搭档一起联合成立了思维造物 。这次他学乖了 , 手里牢牢握着40%股权 , 是最大股东 。
B独立新媒捧红了罗振宇 , 李子柒也成了微念的灵魂人物 , 两个人都面临成名后和公司股权利益分配上的分歧 , 但他们的故事也并非不完全一样 。
最大的不一样是合作伙伴 。虽然申音当时充当的是MCN的角色 , 但实际上 , 两人在合伙前交情就不错 , 何况 , 罗振宇为申音带来了大量财富回报 , 怎么说都称得上一次成功的投资 。
申音是明理人 , 罗振宇为《罗辑思维》付出了多少 , 他看在眼里 。所以 , 当罗振宇越来越红之后 , 他妥协了 , 同意罗振宇带着《罗辑思维》出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