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冥想APP就能估值20亿美金,VC们都想不明白( 二 )


北京安定医院曾参与的一项国际性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精神疾病存在巨大的“治疗缺口”,需要治疗却没有寻求或未能获得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极高 。在中国,有92%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没有接受治疗 。
其次,由于精神类疾病的特殊性,相当部分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耻感”,线上平台为这部分群体提供了绝佳的空间 。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多位投资人提到了近年来资本较往昔大幅关注互联网精神诊疗相关领域的重要原因是,国家对抑郁症政策方向的倾斜 。
比如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到2022年,在试点地区初步形成全民关注精神健康,支持和参与抑郁症防治工作的社会氛围 。青少年作为重点人群之一,方案要求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其健康体检内容,为其设立心理健康课程,配备心理健康老师,提供心理异常的关注和援助 。
这是中国首个专门针对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防治问题的重大政策性的文件,也是首次从制度层面对高校抑郁群体予以关注 。
而反映到平台数据上,营收也能侧面佐证资本看好在线精神诊疗平台 。据了解,好心情在2019年的营收近3亿元;仅2021年上半年,好心情的业务较2020年同期增加了300%以上 。
目前在这个赛道,根据天眼查数据,好心情已经完成了4轮融资,累计融资近4亿元;昭阳医生也融到B轮 。除去两者之外,小懂健康也完成了两轮融资 。
和许多互联网平台一样,互联网精神诊疗平台的命运大抵相似:头部效应明显,易成寡头格局 。
“很难想明白的赛道”不止一位投资人对投中网表达了同一个观点:不敢投,因为想不明白 。
这放在互联网心理咨询领域尤其明显 。目前这个赛道较为知名的依然是那几家:壹心理、简单心理、壹点灵 。
根据天眼查,成立于2012的壹心理完成过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北极光创投、赛富投资基金、头头是道投资基金、鑫羊投资、枫海资本等 。最近一轮融资为2019年,B轮 。
简单心理成立于2014年,完成过3轮融资,真格基金、华创资本等是其投资方 。最近一轮融资在2016年,A轮 。
壹点灵成立于2015年,完成过5轮融资,58产业基金、元生创投、比邻星创投、约印创投参与过投资 。最近一轮融资在2021年,B轮 。
除了壹点灵之外,大多数互联网心理咨询类项目的最后一轮融资停留在2019年,最长的也超不过B轮 。
投中网了解到,投资人会对这个赛道望而却步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个赛道如何标准化的问题 。“是刚需,但盘不太明白”,一位VC这样说 。
除此之外,专业人士的稀缺恐怕也是这个赛道难以扩张的重要原因 。有数据显示,中国真正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从业者不足10% 。
而投资过壹点灵的58产业基金在盘点过超10家海外心理健康项目之后,则总结了3点项目要想成功需要具备的共性:数字化驱动、服务产品化、跨界团队 。
可以这么说,无论是从资本层面,还是消费者个人,精神/心理健康无疑正迎来史无前例的关注度 。然而不可避免的问题是,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精神心理健康行业在需求侧、支付端、供应链依然还在摸索发展阶段 。
【一个冥想APP就能估值20亿美金,VC们都想不明白】但正是这样特殊的领域,我们更应该对它抱有期待和正名 。无论是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还是存在心理困扰的群体,都要坚信:“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