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僧人,在互联网“出道”( 三 )


贤信法师于2009年正式出家,进寺后,他注意到龙泉寺有700多间客房,义工登记入住办理手续是一件麻烦事 。于是他就用了七个月时间,开发了一套挂单(登记入住)系统 。
此后,精通计算机的贤信法师,带领一帮IT义工,为龙泉寺搭建了专业的信息平台,自己编写代码,用数字技术管理寺里的日常生活及与外界的联系等一切事宜 。
寺院网站,APP,公众号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基本的配置 。当下所有新兴的媒介,龙泉寺均已经入驻 。IT组每年还会举办“龙泉寺IT禅修营”,每次都人员爆满,而且报名的大多是知名的IT人士、创业者 。
除此之外,法师们还会参与计算机大会的讨论,发表AI与佛法相结合的学术论文,甚至前往知名互联网公司参访 。
今年年初,龙泉寺的贤超法师就参加了国内某技术大会,在大会上,他分享了带领团队使用人工智能,对佛教经典《大藏经》进行整理和校勘的技术实践 。

佛门僧人,在互联网“出道”

文章插图
贤超法师,图片源自腾讯云
主动拥抱互联网科技、借助AI传扬佛法的龙泉寺,找到了一条迎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佛教普世方法,也让其从最初的一个香火寥寥、濒临关门的千年古刹,焕发新的生命力,赢得流量的广泛关注,一跃成为人们眼中的“明星”寺庙 。
03 古老宗教与现代互联网的碰撞为什么许多佛门中人都在追逐互联网流量?在我们看来,或许是以下的原因 。
传统弘法需要口传心授、面对面布道,受制于空间、时间,影响群体只限于部分人群 。而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崛起突破了这一限制,拉进了佛门与人们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扩大了佛文化的受众群体和影响力 。
每一种新媒体都拥有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的庞大用户群,这无疑有助于让散而杂的受众聚集到一起,形成对信仰的认同感,高效地进行沟通交流 。
新媒体的自由度和强互动性,让人们与佛教之间的疏离感逐渐消除,也打破了人们对寺院僧人的刻板认知,他们的形象真实、接地气,这进一步加强了人们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
流量扩大了佛文化的影响力,流量也意味着商业变现 。这一点,寺庙亦未能“免俗” 。不过,这并非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毕竟寺院需要生存,日常管理运营都需要花费 。
而寺院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供奉、捐款、门票、周边产品售卖等 。这已经是许多寺院通行的商业模式 。
像少林寺这样知名的大寺院,早已建立自己的商业版图,授权IP、出版图书、成立公司、建立少林文化中心、开网店等,少林寺的生意从国内走向了国外 。
“少林男团”对于在抖音的变现也并不陌生 。
在武僧们的抖音主页,很多人都留着报名习武的联系方式;一些武僧的橱窗里,挂着佛教经书、佛珠手串、日历等商品;少林三宝,还接了百度AI机器人小度的广告;直播打赏带货,也是他们收入来源的一部分 。
佛门僧人,在互联网“出道”

文章插图
少林武僧在直播带货,图片源自抖音
不过这些武僧的收入,对于商业化成熟的少林寺来说,只是极少的一部分 。他们进驻短视频,在少林寺官方默许下,更多还是以传播少林文化和少林精神为主 。
但不是所有寺庙都如少林寺这般幸运,对于知名度不高的寺院而言,收入的不稳定很容易让寺庙的日常管理捉襟见肘 。
让更多人知道,意味着能多增加一些收入,以便维持寺院运营,将钱投入到更大的弘法事业中 。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显然是让他们可以低成本扩散知名度的一个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