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6.82亿打广告,燕之屋靠收智商税上市?( 二 )


但光鲜的营收数字背后,燕窝行业造假、虚假宣传、食品安全问题泛滥 。
2011年,“毒血燕”事件爆发,事件主角正是燕之屋 。
2011年,有消费者在食用燕之屋的“特级血燕”后,出现发烧、头痛、恶心等症状 。经检测,食用的血燕亚硝酸盐含量高达2371mg/kg,超出国家最高强制性标准的33倍 。
亚硝酸盐是一种天然的防腐剂,特定条件下,亚硝酸盐会与蛋白质中的二级胺结合,变成强致癌物,过量食用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
之后,工商部门对血燕产品进行了大规模抽检,无一合格,亚硝酸盐最高超标350倍 。
据央视调查披露,当年马来西亚和印尼燕窝商在成色差的白燕窝中添加大量亚硝酸盐,再放入盛满燕子粪便的箱子中熏蒸,制作出“血燕”流入中国 。
“毒血燕”事件重创了行业,数据显示,2011年燕窝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65亿元,但在2012年迅速下跌至22亿元 。
在之后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国内都禁止燕窝进口 。直到2013年,中国开始恢复燕窝进口,并制定了严格的报关制度、检疫标准和溯源码体系,燕窝行业才逐渐恢复 。
2014年,首批正规渠道“溯源码燕窝”出现,逐渐被消费者认可;2021年,从溯源码燕窝工厂拿货,要付出的成本价已经要比2021年翻了一倍 。
由于溯源码燕窝价格高昂,燕窝走私开始泛滥 。
“行业中公开的秘密便是许多有着溯源资质的工厂,多出了一条‘贴码’的业务线 。”某燕窝品牌创始人大鱼表示,“即以大概1500元每公斤的价格,为那些并不是自己工厂加工的燕窝录入信息,贴上溯源码,再进口到中国 。
“一些曾经销量并不靠前的工厂,凭借这项业务甚至直接冲到了行业前三的位置 。”
燕窝从业人员张挺告诉鞭牛士“目前贴码业务是行业的普遍现象,这行业就是很乱,各种垃圾货都可以贴码 。”
为了压缩成本,燕窝生产方推出各种省钱妙招:为了节省人力成本,采用化学漂白剂清洗干燕窝;通过“刷胶”,即把树胶和浆糊填充到天然燕窝的缝隙中,以达到增重的目的;在即食和鲜炖燕窝中加入琼浆、雪燕、海藻酸钠等人工增稠剂,节省燕窝原料用量 。
“压缩成本,无非就是减少燕窝含量 。”鞭牛士以定制燕窝为由,在1688上联系了燕窝生产厂商,对方表示,可以根据预算,提供多种方案 。
“燕碎、小燕条的泡发率大一些,成本更低,用大燕条和特大燕条,泡发率要低10%左右,成本也更高 。”对方表示 。
对此,普通消费者几乎没有任何感知,“因为成分到底是高级燕盏,普通的燕条,还是低级的燕碎,配料表里不会标注” 。

花了6.82亿打广告,燕之屋靠收智商税上市?

文章插图
 
燕窝行业乱象为何屡禁不止?根本原因是目前燕窝制品没有国家标准,只有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 。
适用于鲜炖燕窝的团体标准要求燕窝原料需检验合格并符合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比如,原料应不变色、不霉变、无异味 。但对于燕窝的具体用料和分级并没有确切的标准 。
燕窝是智商税吗?作为“毒血燕”事件主角,燕之屋在2011年经历至暗时刻:600多家连锁店关停,多地燕窝销量跌掉七成 。
随着燕窝行业回暖,以及推出的即食燕窝等新产品,燕之屋品牌再次崛起 。按照CAIQ溯源燕窝进口数量排名,2021年和2021年燕之屋均位居国内燕窝进口商首位 。
但目前,燕之屋依然无法躲避和回答的质疑是,燕窝是智商税吗?
一直以来,对于燕窝有两种截然不同评价:一方认为,燕窝可以补元气、补气血,营养价值高;一方认为,燕窝营养价值不如鸡蛋,买燕窝就是在交智商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