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控底盘赛道爆发 拿森科技拉开替代大幕( 二 )


  综上,汽车线控底盘市场广阔——盖世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国内线控底盘的规模将达到6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6%左右,其中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72.2%和45.3% 。资本市场已经敏锐地嗅到了潜在的商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7月以来自主线控底盘领域已经完成近10亿元融资 。
  拉开国产替代大幕,且看拿森科技如何打造竞争优势
  而就当下的线控底盘市场而言,国外零部件巨头起步较早、供应经验丰富,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根据佐思汽研《2020-2021年中国汽车线控底盘研究报告》,2020年,博世线控制动产品(iBooster、iBooster 2.0、IPB)市场份额超过90%,占绝对优势地位 。
  这意味着,真正实现国产替代并不容易 。但是,这并不表示本土供应商没有机会向上突围 。汽车产业正处在百年未遇的大变革时代,包括拿森科技在内的国产零部件供应商正在试图打破国外零部件巨头在关键细分市场的壁垒 。
  有业内人士直言,底盘线控长期被国外Tier1厂商垄断,而现如今,汽车电动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变革,正在尝试打破传统Tier1厂商黑盒交付的模式,给国内供应商提供了难得的产业机遇 。
  那么,在拉开国产替代序幕的过程中,拿森科技又是如何打造自身竞争优势的呢?
  首先,与国外供应商相比,拿森科技在技术上更了解中国用户 。尤其是深度理解中国用户的痛点,这在拿森科技总经理陶喆看来十分关键 。“因为未来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不仅仅在于车本身,还在于前期开发的时候就能深刻理解用户的需求 。”
  在实践中,拿森科技也一直秉承这样的理念,即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把中国消费者的特殊需求考虑到其中 。例如,NBooster智能线控制动系统在产品定义、软件架构、硬件架构等方面均进行差异化设计,包括像前文已经提及的加入能量回收功能等 。
  其次,相较于外资企业,拿森科技与上下游的合作关系更开放 。陶喆认为,开放的商业模式,也是自主零部件企业用以和外资巨头比拼的重要抓手 。如果外资只是提供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短期来看这的确为主机厂提供了便利性,因为主机厂不需要考虑中间的关联性 。但是长期来看,主机厂也会因此丧失对零部件的“控制权” 。
  基于这样的考量,拿森科技在成立初期就在思考这个行业到底需要什么,主机厂到底需要什么 。“如果说外资企业想绑架主机厂,达到整个产品的占领,那么拿森科技一直在思考的是怎么帮助主机厂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做产品定义背后的逻辑 。”陶喆在2021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如是表示 。
  而开放的合作关系也是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重要基础 。如陶喆在大会上所言,在自主品牌正在考虑去超越合资品牌的大背景下,主机厂不希望它的一级供应商只有跟随的能力,至少需要能和主机厂的研发人员一起去思考车型差异化在什么地方 。
  再者,与外国厂商相比,包括拿森科技在内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响应速度更快 。国内“四化”的技术发展路线比国外要快,自主企业可充分利用速度优势 。另一个层面,自主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的配合速度和联合开发速度明显快于外资企业 。
【线控底盘赛道爆发 拿森科技拉开替代大幕】  从很大程度上来看,自主品牌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国产替代,这已经成为中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 。而作为拥有线控底盘核心技术和量产产品的本土公司,拿森科技已经具备足够的筹码和外国零部件巨头一较高下 。加之屡获资本市场青睐,以拿森科技为代表的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或将在不久的未来重塑市场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