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激凌只能吃一半”,看似关心孩子,实则是“变相限制”( 二 )


“冰激凌只能吃一半”,看似关心孩子,实则是“变相限制”
文章图片
这个道理放在日常和孩子的相处中一样适用 , 既然让孩子开始吃零食、吃冰激凌 , 就别总是在一旁念叨“只能吃几口”、“少吃点”等让人不悦的话 。
因为你看似关心的话语 , 孩子其实会感到很紧张 , 生怕妈妈什么时候就把手里的美食给拿走了 。 在这种情绪的引导下 , 或许他本来吃不了几口 , 也会下意识地多吃一些 , 这是本能的反抗 , 也是孩子不自觉维护自己权利的表现 。
“冰激凌只能吃一半”,看似关心孩子,实则是“变相限制”
文章图片
越被满足 , 需求越小
小孩子都喜欢吃糖 , 我家Tim也不例外 。 但当我把糖盒装满各种糖果 , 摆放在茶几上后 , 他一开始特别开心 , 没过几天 , 他吃糖的次数明显下降 , 之后连看都不看了 。
父母总是担心孩子把牙齿吃坏 , 不是把糖各种藏起来 , 就是把糖当成一种奖赏 。 然而越是这样 , 孩子们越是渴望吃到这“难得”的美味 。
就像大人一样 , 我们总想知道老板办公桌上放着的“绝密文件”是什么 , 迫切的人 , 就会开始想各种办法得到里面的内容 , 即使明明知道 , 或许和自己没什么直接关系 。
“冰激凌只能吃一半”,看似关心孩子,实则是“变相限制”
文章图片
而对于孩子而言 , 总是被父母“限制”的各种存在就是那封“绝密文件” , 孩子一旦出现“想要而不得”的情况 , 可能就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模式 。
1、学会撒谎
父母的阻止和训斥是孩子学会撒谎的温床 , 大人不可能时刻盯着孩子 , 一旦他们发现自己某次的撒谎能骗过父母 , 与被斥责一顿相比 , 就会倾向于撒谎 。
2、行为偷偷摸摸
比如家长不让吃糖 , 或者不能尽情地吃糖 , 孩子就有可能把糖果藏起来 , 到没人看到的地方吃 。 甚至能从这种偷偷摸摸中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快感 。
“冰激凌只能吃一半”,看似关心孩子,实则是“变相限制”
文章图片
3、索求无度 , 不容易被满足
像甜甜就是这样的情况 , 因为总是被满足一半 , 既尝过被满足的快乐 , 又知道被限制得难受 。 所以她总是想要获得更多 , 来获取内心平衡 。
4、患得患失 , 没有安全感
正在吃的美食或者正在玩的玩具随时都有被收走的可能 , 总是在这种刺激之下 , 孩子会内心秩序失衡 , 缺乏安全感 。
Ps:其实人越被满足 , 需求越小 , 因为当你真正完全经历过 , 品尝过、感受过 , 五官肢体都被充分满足后 , 渴望程度也会随之降低 。
凌晨妈妈来叨叨: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 一味地训斥只能是更加糟糕 。 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 给他们充分的自由 , 也要相信孩子成长的能力 , 努力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