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中,管仲担任着什么样的角色?( 二 )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被鲁国收拾之后,齐桓公和管仲立即调整了对外策略,也即和鲁国搞好关系,将主要的精力用在对付其他的小国上 。在春秋时期,虽然齐国的整体实力要强于鲁国 。不过,二者的差距不是太大,尤其是在春秋初期,鲁国可谓周王室镇守东部疆域的重要力量 。鲁国(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249年),先秦诸侯国,姬姓鲁氏,侯爵,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 。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受封于奄国故土,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于是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沿用周公初封的“鲁”称号建立鲁国,定都曲阜 。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周代的众多诸侯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 。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在此基础上,齐桓公如果长期和鲁国为敌,自然不利于自己争取周天子的支持,而没有周王室的扶持,想要称霸中原可谓难上加难了 。因此,齐国于前681年与鲁国在柯举行和会 。终鲁庄公之世齐鲁关系相对和睦,齐仅于前675年联合宋、陈两国进攻鲁国西部 。

最后,在长勺之战后,齐桓公主要和鲁国搞好关系,二者建立了比较和睦的关系 。而这,无疑壮大了齐国盟友的规模和实力,从而有助于其称霸中原 。齐桓公二年(前684年)出兵灭掉谭国,谭国君主逃向莒国 。齐桓公五年(前681年),齐、宋、陈、蔡、邾五国国君在齐国举行“北杏会盟”,旨在协力平息宋国内部争夺君位的变乱,齐国首开以诸侯身份主持天下会盟的记录,齐桓公的威望在诸侯中开始不断升高 。会盟前齐桓公曾邀遂国国君入盟,遭到拒绝 。“北杏会盟”结束后,齐桓公吞灭遂国 。虽然被鲁国收拾了一次,不过,齐桓公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在管仲的辅佐下兼并谭国、遂国等小国 。
齐桓公八年(前678年),齐又召集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在“幽地会盟” 。会上大家再推齐桓公为盟主,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对于鲁国来说,齐国没有继续进攻自己,那么其也愿意支持齐桓公为诸侯盟主 。而鲁国的支持和跟随,无疑让齐桓公如虎添翼,得以多次会盟诸侯 。总的来说,在春秋初期,当时中原诸侯国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