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处心积虑发动的,还是被动接受?( 二 )


当时主政的符太后 , 听信宰相范质的推荐 , 让赵匡胤领兵出征 。但是赵匡胤以自己兵力不足为借口 , 拒不出征 。无奈之下 , 朝廷只得授予赵匡胤最高的军权 , 任其调动全国兵马 。
他打发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领着先头部队提前出发 。因为他拿不准慕容延钊的态度 , 干脆支得远远的 。为了不引起怀疑 , 赵匡胤自己次日也出发了 。
此外 , 兵变的地点选择有玄机 。赵匡胤率军出发走了40里地就停下了 , 驻扎在开封城北40里地的陈桥驿 , 一个时辰的急行军便可兵临之下 。
三、周围人的表现 , 暴露出此事经过周密的准备
在陈桥兵变发生前后一些人的异常表现也预示了此事并非仓促行事 。
赵匡胤发兵前 , 大臣们为其送行 , 翰林学士承旨陶榖对赵匡胤的态度特别献媚 , 南宋袁文的《瓮牖闲评》记载 , 席间 , 陶榖居然对赵匡胤行跪拜的大礼 。并且说 , 等你回来后 , 我们就没有机会一起对饮了 , 我也不能对你执作揖的平礼了 。
陶榖的话简直是未卜先知 , 他好像知道赵匡胤要做什么 。
还是此人 , 居然提前做好了柴宗训的禅位诏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 正月初四 , 大臣们在崇元殿 , 等着周恭帝柴宗训禅位给赵匡胤 , 可是当时还没有人写好诏书 。这时 , 陶榖从袖中取出周恭帝的禅让诏书 , 说 , 在这里呢 。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处心积虑发动的,还是被动接受?】陶榖提前为赵准备好禅位诏书 , 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赵匡胤的夺位蓄谋已久 , 有点政治眼光的人都能看出来 , 只有孤儿寡母被蒙在鼓里 。
此外 , 大军出征 , 仓促之间 , 怎么会带着黄袍呢?这乃是皇家御用之物 , 私子带在身边 , 被人发现后是要杀头的 。可见 , 这都是提前预备好的 。
赵匡胤的军队从仁和门进入开封 , 没有遇到丝毫抵抗 。这一点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 赵匡胤乃是奉命出征 , 现在外敌未御 , 在没有旨意的情况下 , 谁这么默契地为他打开城门?
《续资治通鉴长编》说 , 赵匡义派人将当晚陈桥驿的情况告诉了石守信和王审琦 。二人彻夜令将士等着赵匡胤回城 。
若事先没有商量 , 石守信和王审琦等能如此爽快的参与这么重大的事态吗?他们不怕一旦失败 , 被诛九族吗?
宰相范质和王溥的言行 , 也反映出赵匡胤是蓄谋已久的 。当赵匡胤返回开封后 , 还在早朝的宰相范质和王溥 , 听说发生兵变后 , 范质抓住王溥的手说:
“仓促遣将 , 吾辈之罪也!”
因为吓坏了 , 范质用的力气很大 , 以致指甲将王溥的手抓出了血 。而王溥无言以对 。显然 , 二人均认为赵匡胤是蓄谋已久 , 自己作为宰相却事前没有发觉 , 悔恨不已 。
综上所述 , 纵观整个事件 , 从正月初三日出征 , 晚上黄袍加身 , 次日黎明返回开封 , 再到当天下午赵匡胤正式即位 , 不到48小时 , 就从孤儿寡母手中夺了天下 。事情办得行云流水 , 一气呵成 。没有周密的计划怎么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