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四 )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文章插图
然而 , 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 , 使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平复 , 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 , 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 , 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 , 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 。因此 , 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 , 而以亡国遗民自适 , 以词赋为专门之业 , 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 。随着年岁的增长 , 社会阅历的扩大 , 白朴的学问更见长进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 , 白朴36岁 。
这年四月 , 元世祖命各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考者 , 以听擢用 , 时以河南路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 , 被他谢绝了 。他既拂逆史天泽荐辟之意 , 自觉不便在真定久留 , 便于这年弃家南游 , 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 , 永绝仕宦之途的决心 。然而 , 眷妻恋子的情肠终不能割断 , 他也经常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逼 , 感到十分痛楚 。
尽管如此 , 他还是要远离那车马红尘之地 。他先到汉口 , 再入九江 , 41岁时曾北返真定 , 路经汴京 。此后 , 再度南下 , 往来于九江与洞庭之间 , 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来 。这前后 , 可能因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 , 他曾为妻丧而回到过真定 , 逢着这个机会 , 又有人建议他去朝中做官 , 却被他谢绝了 。此后不久 , 他即返金陵 。从此 , 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扬州一带游历 , 直到81岁时 , 还重游扬州 。而后 , 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 。
白朴放浪形骸 , 寄情于山水之间 , 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 , 对现实熟视无睹 。加之 , 他的足迹所至 , 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 , 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 。前后景象的对比 , 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 。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 , 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文章插图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 , 白朴游至九江 , 再入巴陵 。九江昔日的繁华 , 却被一扫而光 , 留在他眼底的是萧条冷落 , 他不禁无限伤感地叹息道:“纂罢不知人换世 , 兵余独见川流血 , 叹昔时歌舞岳阳楼 , 繁华歇” 。至于金陵怀古 , 杭城“临平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诸作 , ”处处抒发遗民的心情 , “伤时纪乱 , 尽见于字里行间 。”其感物伤情从笔下款款道出 。
白朴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 , 尽管他为江山异代 , 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 , 但他更多地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 。一部《天籁集》 , 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怆凉人生的感慨 。他除了用词曲表达他的意志情怀外 , 还写下了不少杂剧 , 为元代杂剧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
二、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元曲又称词余、乐府 , 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 ,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类文体 。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形式活泼、风格清新、手法多变 , 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 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那么这四大家都有那些比较有代表的作品流传于世呐 ,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