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舞蹈的种类 回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二 )


《踏脚》一般有回族男青年表演 , 小白帽 。白衬衫 。黑坎肩、绿裤子 , 动作整齐 , 快慢有序 , 表现回族人民勇敢顽强 。彪悍、矫健和豪放的民族性格与原是舞蹈艺术魅力的完美结合 。这项从回族原始武术演变而来的自娱自乐的回族民间舞蹈形式 , 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广泛的群众性 。体现了回族人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矫健爽朗、勇敢顽强的民族性格和气魄 。蕴藏着古代回族舞蹈的感人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踏脚》现已被回族艺术家们糅入大量舞蹈动作 , 呈现出刚柔相济的动律美 , 成为宁夏回族优秀的民间舞蹈 。

回族舞蹈的种类 回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文章插图
三、汤瓶舞
《汤瓶舞》是回族人“净洗”这一特定风俗的舞蹈 。汤瓶是用铜或铁制成的盛水器皿 , 回族群众用以洗刷、沐浴等 。
回族有爱清洁的传统 , 无论是做礼拜前的沐浴(称“大净”和“小净”) , 还是日常的洗浴 , 均离不开“汤瓶”这一洗涤工具 。据传 , 汤瓶于唐时便由阿拉伯人带入中国 , 可谓先民传下的用具 。满拉们寺中沐浴时 , 在嬉戏玩耍中逐渐将洗浴及做礼拜时的动作演化为“汤瓶拳” , 进而 , 由嬉戏玩耍开始逐渐有了较固定的动作 , 在娱乐嬉戏中孕育出一个纯自娱性的游戏舞蹈《汤瓶舞》 。
清真寺的小满拉们常在小净之时 , 模拟汤瓶的造型 , 再现小净、大净的动作 , 并加进一些做礼拜时的动作 。久而久之 , 动作间的顺序渐次固定 , 诞生了一个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 。由于盛水的物体是汤瓶 , 且舞中常有汤瓶造型出现 , 故满拉们私下命名其为《汤瓶舞》 。在这种以嬉戏玩闹为主的自娱性活动中 , 免不了有许多即兴表演的成分 , 但就舞蹈动作本身而言 , 还是逐渐形成了较固定的规律 。
《汤瓶舞》的基本动作一回族习俗“小净”为基础 , 但又不限于“小净”的范围 , 仍有反映“大净”的动作 , 同时 , 还糅进了日常宗教活动时的手势 。所以 , 该舞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 , 经群众自创的回族舞蹈 , 如洗练、洗脚、舞巾沐浴等均源自生活原型 。尤其是汤瓶的造型 , 倒水、揭壶盖等动作 , 显得逼真且有丰富的想象力 , 使整个舞蹈呈现出自然、淳朴之风 。
该舞为男性舞蹈 , 以自娱为主 , 舞音乐伴奏 , 由舞者自喊“一、二、三、四”统一节拍 。跳时无固定场面调度 , 虽然也可相对而舞 , 互相换位 , 或相跟走圆圈 , 但随意性较大 , 没形成固定的路线 , 行进路线由舞者即兴自定 。
回族民间舞蹈最具代表性的动作是“摇头摆脑一顺撇 , 扭腰屈步闪颠脚” , “一顺撇脑摆头摇 , 闪颠摆屈步扭腰” , 这些舞蹈语汇是回族舞蹈艺术的主要特征 , 也是构成回族舞蹈框架的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