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居士是谁的称号( 二 )


这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相识的美好一幕,记录在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中:
【易安居士是谁的称号】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之后,18岁的李清照与大她三岁的赵明诚成婚,十分美满 。千百年来,二人的结合被无数文人墨客视为神仙眷侣 。但在中国古代,其实女子很难拥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有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俗语叫作“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说的就是女子婚姻的无奈 。对古代女子来说,婚姻即坟墓 。而李清照夫妇的感情之所以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二人婚姻门当户对,用今天的话说是“三观一致”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北宋后期宰相,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在朝廷做官,他们都是进士出身 。可以预见,相似的家庭条件和成长环境让赵明诚和李清照很合拍,“能聊到一块儿去” 。二是夫妻俩是山东人,年龄相仿 。赵明诚是今山东诸城龙都街道兰家村人,李清照是今山东章丘西北人 。不管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还是生活圈子都存在交集 。
刚结婚时,在太学读书还没工资的赵明诚,每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然后共同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逛地摊,看各种古董 。正巧某日,李清照看到南唐画家画的一幅牡丹画,爱不释手 。夫妻俩就商量买下来,但是经济条件不允许 。怎么办?他们便想了个法子——先拿走画,再“骗”卖画的人:“我们想买你的画,但钱还没筹起来 。先拿走,明天你来家里拿钱便可 。”结果那天晚上,赵明诚和李清照都没有睡觉,对着画反复欣赏 。第二日,夫妻俩只能依依不舍地把画还给了商家 。由此可见,赵明诚和李清照有着共同的爱好 。
因为波及政治斗争,赵明诚被罢官 。一段时间以后,朝廷才重新让他外任做官,李清照独居青州城,夫妇不得已两地分居 。一日,李清照作了《醉花阴》一词寄给丈夫,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赵明诚读后,赞叹不已,却又想胜之,便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最后写出词五十首,其中夹杂着李清照的词,叫人评鉴 。友人陆德夫品味后说:“只三句绝佳 。”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后,赵明诚不禁哑然 。原来正是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由此更钦佩妻子的才学 。
婚姻幸福对造就李清照功不可没 。假设一下,李清照如果婚姻不幸,很可能就只有少女时代的作品 。我认为,李清照有一个崇拜他、宠爱她,与她心心相印的好丈夫,保证了她健康性格的持续发展,也为李清照后续的创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
山河破碎:正气与豪迈的一面显露出来
李清照的词之所以为后世传颂,是由于她的词作既拥有才女般的华丽、清朗,又有大丈夫般的豪迈、慷慨 。按照李清照前半生的生活轨迹,她似乎可以成为王维一般的文人 。然而之后的一次始料未及的变故,使她作品的主色调一改之前的轻快明朗,变得充满悲戚、愁苦,满浸了伤时念旧、悼亡怀亲之情,这个节点便是靖康之变 。
金兵入侵后,丈夫赵明诚接到了家里来信,回乡探望母亲 。与此同时,青州出现兵变,李清照便带着家中的部分收藏,只身一人沿江而下寻找丈夫 。面对山河破碎的凄惨景象与南宋统治者避战苟和的立场,李清照性格中正气与豪迈的一面逐渐在作品中显露出来 。不久,江宁城破,李清照在流离路途中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