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司马迁是因何事入狱的?( 三 )


《三代世表》至《十二诸侯年表》 , 年代是「自共和迄孔子」 , 是「诸侯专政」、「五霸更盛衰」 。接下去是《六国年表》 , 起周元王(前475)、迄秦二世(前207) , 历史特点是「陪臣执政」 , 「海内争于战功」 , 「务在强兵并敌 , 谋诈用而纵横短长之说起」 。《秦楚之际月表》起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 , 至高祖五年(前202)九月 , 首尾八年 。对这段历史 , 司马迁写道:「初作难 , 发于陈涉;虐戾灭秦 , 自项氏;拨乱诛暴 , 平定海内 , 卒践帝祚 , 成于汉家」 。这四表不仅首尾相衔 , 贯穿古今 , 且勾勒出了各个历史时代的特点 , 反映出司马迁对于历史进程的卓越见解 。
其次 , 在叙述历史变化过程中还阐扬他的历史进化观 。他的这种见解 , 在「八书」中贯彻得尤为突出 。第三 , 提出了「物盛则衰 , 时极而转」的历史命题 。《太史公自序》在讲到撰述「本纪」时 , 提出对于历代帝王业绩要「原始察终 , 见盛观衰」 , 即推究其何以始 , 详察其何以终;于其极盛时要看到它日渐衰落的迹象 。在司马迁的历史哲学中 , 历史总在变化:要么由盛变衰 , 要么由衰转盛 。他就是用这样的历史哲学去观察历史 , 「考之行事 ,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
【请问司马迁是因何事入狱的?】除《史记》外 , 司马迁还作赋八篇 , 均已散伕 , 唯《艺文类聚》卷三十引有《悲士不遇赋》片段 。他的《报任安(少卿)书》 , 是一篇著名的论说散文 。文中叙述了他因李陵事件而受宫刑的过程;抒发了忠而见疑、无辜受刑的悲愤 , 暴露了汉武帝的专横残忍及当时的酷吏政治;最后 , 表达了自已发愤著书、创作《史记》的决心 。司马迁的学术思想 ,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突出的地位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 无韵之离骚」 , 是当之无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