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招人嫌,可能是因为不懂这一点( 二 )


他认为 , 制定清晰而有一致的规则 , 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
因为他深深地明白 , 规则并不是为了限制孩子 , 而是为了保护孩子 。
都说养育孩子拼的是父母的修行 。 这句话一点不假 。 在生活中 , 熊孩子的事例比比皆是 。 在饭馆里东奔西跑、大吵大闹 , 在公园中随意骑跨标示了“禁止攀爬”的雕塑 , 在商场看到喜欢的零食还没结账就直接拆封开吃……诸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聚餐 , 当时是一个朋友的生日宴会 , 因为我们大都是宝妈所以都带着孩子 。 当时饭桌上刚端上来一锅玉米羹 , 有个朋友的孩子都5岁了一看到马上就拿起大汤勺直接吃了 , 当时她妈妈看到后连连道歉 ,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
后来切生日蛋糕的时候 , 孩子们也都很兴奋地围过去 , 其中一个孩子也是5岁还没等我们给寿星唱歌祝寿 , 就已经用手抓了一把蛋糕塞进嘴里 。
这些熊孩子之所以做出‘惊人之举’就是因为缺乏规则感、从小父母没有给孩子树立好规矩 。
如果孩子招人嫌,可能是因为不懂这一点
文章图片
当然在孩子2岁之前 , 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还达不到 , 所以他是不懂什么规则感的 , 但是孩子在2岁以后 , 就需要给孩子灌输规则思想 , 只有这样才能慢慢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
如果父母没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 不尽早给孩子灌输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 日后很有可能会成为招人嫌、不受欢迎的人 。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 给予孩子没有框架的自由 , 孩子是很容易迷失 , 规矩不但对孩子起着约束作用 , 更容易让孩子得到安全感 , 其实规矩的形成 , 也就是心智成熟的过程 。
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性 , 就是让孩子变得更加自律 。
就像我跟小影子商量好 , 周六可以看一个小时的电视 , 就一个小时 , 多一分钟也不可以 , 由于我不妥协 , 孩子就有了规则意识 , 不敢越界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乔丹·彼得森在他的《人生十二法则》书中写道:
“面对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人生 , 我们真正需要的 , 不是虚伪的励志、空洞的安慰 , 唯有了解规则、真知……你才有能力面对人生的每一场困斗 。
清晰的规则能让孩子感到安全 , 让父母保持平和理性;”
是的 , 规则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 。
如果孩子招人嫌,可能是因为不懂这一点
文章图片
教育孩子这件事本就需要事无巨细 , 在孩子幼年时期就要养成良好的规则感 , 我们可以这样做:
(1)在适当的年龄引导孩子
孩子在2岁之前因为认知水平达不到 , 所以没办法给他讲道理 , 但是过了2岁之后 , 就可以引导孩子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 , 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他人懂礼貌、守规则的行为 , 以及缺乏规则感的行为带来的后果 。
(2)找出原因之所在
在孩子做出不守规矩的行为时 , 注意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 找出行为发生的根源 , 并引导孩子思考这种行为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 , 如果出现不良后果也需要让孩子承担 , 这样他下次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
如果孩子招人嫌,可能是因为不懂这一点
文章图片
(3)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生活中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引导者也是孩子的行为地传递者 , 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 一定要自己遵守规则 , 从而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
(4)有些事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孩子有时候会用哭来试探父母 , 想让父母以此来妥协 。 这时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 , 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 哭也没用 , 当孩子觉得没意思也就不哭了 , 他下次就不会用哭闹来威胁父母了 。 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帮助他建立规则感 , 孩子才能明确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 , 也由此而来懂得掌握分寸感 , 只有这样 , 他将来才会成为一名懂规则的社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