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单亲家庭孩子正名:我们配得上世间最好的爱( 二 )


但是 , 也恰恰是这这些缺点 , 成就了我另外一些优点:
敏感 , 让我更容易跟别人共情 , 更能理解他人的情绪 , 所以从小到大 , 每逢演讲比赛 , 我总是能够拿到第一名 , 因为我的演讲稿总是能够感人至深;
自卑 , 让我更加努力 , 让我更有目标感 , 为此 , 我的母亲最得意的事情 , 便是从小到大 , 从来不需要担心我的学习 , 而且一路成长 , 都是“别人家眼里的好孩子”;
渴望被外界认同 , 也促使我不懈地对优秀的追求 , 我想 , 虽然目前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 , 但是一直保持100斤左右的体重 , 至少是受惠于此的吧 。
为单亲家庭孩子正名:我们配得上世间最好的爱】不仅如此 , 很多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 , 也更独立、更自主、更懂得爱为何物 。
单亲家庭的孩子 , 会在很早就意识到自己可依靠的力量 , 不像其他小朋友那么多 , 所以TA会很早就学会依靠自己 , 这让TA更加独立和自主 。
由于身处单亲家庭 , 孩子在潜意识里会替补父母缺失的一方 , 换言之 ,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 , 其实很小就懂得如何照顾人 , 如何爱别人 。
心理学上有个词 , 叫做“观察者偏差” , 它的大意是说 , 人们更愿意观察到对方符合自己内心期望的行为 , 从而影响观察结果的客观性 。
当我们对单亲家庭的孩子首先预设了“TA的人格不健康不完善”刻板印象 , 那么你观察的结果也必定是如此的 , 因为你只会看到符合你期待的敏感、自卑等问题 , 而看不到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
而现实是:一枚硬币 , 总是有两面的 。 而你 , 只愿意看到其中的一面 。
为单亲家庭孩子正名:我们配得上世间最好的爱
文章图片
3、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驱力和愿望
当我们预设单亲家庭的孩子一定有某些人格缺点的时候 , 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把“挫折”理解为对一个人的打击 , 会把它理解为是负面的、消极的 , 然而 , 真相是:挫折 , 才是一个人成长的契机 。
有过小孩的家长 , 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一个两三岁的孩子 , 看了很多动画片或者动画人物之后 , 会幻想自己是超人或者某某飞侠 , 觉得自己有拯救这个世界的能力 。
但是当他发现 , 自己“飞”的时候会摔下来 , 也不会像动画片的飞侠一样 , 实现瞬间转移 , 实际上这就是让他受挫的过程 , 因为他会发现 , 自己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强大 。 然而 , 这样的认知 , 也带给了他成长 , 他知道自己能做哪些事情 , 不能够做哪些事情 , 他会把自己更多是力量聚焦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
挫折 , 于单亲家庭的孩子 , 亦是如此 。 TA通过挫折 , 更早地了解自己 , 认识自己 , 更早地去实现关于自我的探索 , 完善人格的发展 。
一个人的教育结构 , 不仅包含了家庭教育 , 还有后期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 最重要的是 , 还有步入社会后的自我教育 。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驱力和愿望 。 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 , 他们也会本能地向往优秀、向往美好 , 向往自己长成一棵可以遮天蔽日的大树 。
不仅如此 , 由于单亲家庭的挫折 , 事实上 , 这样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 , 更容易变得更加优秀和成功 。 科学研究表明 , 那些最杰出的作家、音乐家、艺术家和政治家中的相当多人 , 都有过父母一方早逝或者遭到父母一方抛弃的经历 。
远的有华盛顿、杰斐逊、汉密尔顿、林肯、斯大林等人;
近的有胡适、鲁迅、奥巴马、周杰伦、梁朝伟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