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育意愿走低 00后生育意愿超级低( 三 )


众所周知 , 中国经济在短短40年时间内的迅速腾飞 , 其最重要的客观“比较优势”之一 , 就是中国庞大人口基数所产生的“人口红利” 。这个“比较优势”的丧失和“人口红利”的失色 , 意味着在中国经济崛起中扮演着不可或缺重要角色的廉价劳动力的退场 。这个重要角色的退出 , 绝非简单的劳动力市场的短缺现象 , 而是对整个经济的巨大挑战 , 因此倒逼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型 , 并将重置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位势 。


当然 , “刘易斯拐点”只是观照人口问题的一个角度而已 。人口可持续再生产 , 是几乎所有国家在步入中等收入线前后都会遇到的问题 。人口可持续再生产 , 是国家层面的宏观问题 , 但却可分解为国民个体的婚育问题 , 其“产量”是国民个体婚育状况的集合 。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 , 社区和社群是人类存在的必要环境 。从早期“逐出族群”的惩罚意味着死刑 , 到现代离群索居代表着个性 , 人类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 , 提供了人类个体独自生存的可能性 。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 也为人们生理、心理和情感需要提供了不同的满足方式 , 使人们在婚育时间、方式乃至婚育与否等选择上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 。
选择即比较 。在婚育时间与婚育与否的问题上 , 人们肯定要在早与晚、婚育与单过所可能导致的各种情形中进行比较 。再具体到男性或女性 , 环境给定的或现实示范的个案 , 都是未婚育者在个体决策时的重要依据 。这也就是说 , 与其说人们在关注上述短文 , 还不如说人们是在关心自己——家庭的或子女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