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二 )


【设计意图】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有了对分数的初步认知,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并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认识由形象上升到抽象,完成分数意义建构的过程 。
2.抽象分数的意义 。
(1)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所选择的材料不同,数量不同,为什么都能用表示呢?
【学情预设】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其中的1份就是 。
师:除了,你还能在原来的这些物体上表示几分之几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交流得出,,,等 。
(2)归纳分数的意义 。
师:能表示的分数可真不少!结合这些内容,你们觉得什么是分数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师结合前面的活动,引导学生完善,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说法 。
课件呈现并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
【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自主理解并概括分数的意义 。
3.认识单位“1” 。
师介绍: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课件呈现并板书)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单位“1”?生活中哪些量可以看作单位“1”?
【学情预设】单位“1”并不是一个物体,而是一个整体 。班上的全部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可以用单位“1”表示;班上的一个小组的同学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用单位“1”表示 。
4.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
师:结合分数的意义,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思吗?
【学情预设】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
【设计意图】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学生已经学习过,本节课需要帮助学生对分数意义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 。单位“1”是学生认识的一个难点,也是今后解决分数问题的关键知识点,让学生在大量的事例中体会和领悟,建构概念 。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升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7“练习十一”第1~3题 。
(1)学生在教科书上填写结果 。
(2)集中汇报,课件展示结果 。
【学情预设】学生能很快地填写出来,但这里每道题的单位“1”不同,有的是一个物体,有的是一些物体 。在交流时,教师应适时追问“为什么”“怎么想的”,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
2.课件出示教科书P47“练习十一”第4题 。
(1)学生在教科书上涂色,填空 。
(2)全班集中交流,课件展示 。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分数产生的意义,什么是分数、分数单位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较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同桌合作、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等活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自主归纳概括分数的意义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对分数的初步认知,所以教学相对比较轻松,学生理解也很到位 。在理解单位“1”时,由于这个“1”和自然数1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充分让学生举例,有的学生说“整个世界可以看作单位1”“一片树叶可以看作单位1”等等,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单位“1” 。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6“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47~48“练习十一”中第5~10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