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自言自语是成长的必经过程( 二 )


尊重宝宝的自言自语
尽管自言自语是学龄前儿童的一种普遍现象,但它与孩子的性格特点、智能水平、性别等因素关系依然十分密切 。平常比较孤独的孩子,一般自言自语比较少;经常自言自语的宝宝,表达能力较强,交际能力也比较强;自言自语比较多的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社会性发展比较快 。
由此看来,自言自语是宝宝能力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宝宝是否具有能力发展基础的重要体现 。每位妈妈都希望宝宝有思想、性格好、有能力,而自言自语的过程都在这些方面促进了宝宝的进步 。
举个简单的例子,宝宝在搭积木遇到难处时便会自言自语,这有助于帮助宝宝缓解急躁情绪,释放掉压力,耐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有的时候,我们见到宝宝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拍打身边的玩具 。这个时候,妈妈不要制止宝宝,要知道,宝宝在通过这个方式释放掉压力,让情绪更平静 。所以说,自言自语对孩子来讲,是一种很好的促进成长的方式,既能刺激自己思考,也能丰富游戏、娱乐的方式,还能表达情感、经验与思维 。
那么,妈妈应该怎么对待宝宝自言自语这个必要的成长历程呢?
1.不要打断,倾听宝宝
当宝宝自言自语时,家长不要急于打断或者要求宝宝:“自己想就行了,别嘟嘟囔嚷的 。”“嘀嘀咕咕,干吗呢!老太婆似的 。”“烦死了,闭上嘴 。”妈妈以讨厌的态度对待宝宝的自言自语,宝宝就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就会强迫自己不出声,导致宝宝内部语言的进程拉长或者无法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必然影响宝宝语言、思维、社会化进程的发展 。
有的妈妈虽然不压制宝宝的自言自语,但是她们置之不理的态度也不是很完美,因为她们把宝宝的自言自语看做毫无意义的行为 。如果妈妈留心倾听宝宝在嘀咕什么,比较有利于妈妈了解宝宝的所思所想,及时给予帮助 。
比如,宝宝表情很痛苦地说:“奶奶不喜欢我了 。”“我做错什么了呢?”妈妈仔细听这些话,就能明白宝宝是因为奶奶回老家而焦虑 。这个时候,妈妈就要告诉宝宝:“奶奶回老家,是因为奶奶想念老家的朋友了,不是因为不喜欢宝宝了 。过几天,奶奶就回来!”妈妈帮助宝宝解开心中的疑团,宝宝就会很轻松 。
2.不要特别鼓励宝宝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只是宝宝成长的一个过渡过程,随着宝宝的成长早晚要丢掉,为了防止固化成一种行为方式,妈妈也不需要特别鼓励宝宝自言自语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过多的鼓励可能会阻碍宝宝自然进入内部语言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