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封闭是一种原罪吗?( 二 )


这是一种没有成功先例的模式 。
一切主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都允许用户自行安装软件 。iPhone 之前,诺基亚也建立过一个名为 Nokia Download! 的应用商店,试图控制软件的分发,但反响平平 。iPhone + App Store 的模式,相比当时的智能手机,其实更接近游戏主机的运营方式 。只是主机游戏厂商每年发行的游戏数量顶多数百款,苹果要处理发行的软件数量更多,工作也复杂得多 。
App Store 的确抓住了开发者最关键的需求 。它让软件的分发和宣传变得极为简单,开发者不需要租服务器、建网页,不需要自己买广告、做宣传,不需要想办法防盗版 。
它消除了 iPhone App 开发的冷启动门槛,开发完成之后,开发者不需要预先缴纳任何费用就可以上架 App Store,上架之后立刻就可以被用户看到,如果质量够好还能得到苹果的推荐,获得免费的宣传 。
开发者的热情一下被点燃了,他们不欢呼才怪 。2008 年 7 月,App Store 随 iPhone OS 2.0 正式上线 。上线后仅 5 个月,就有超过 1 万个 App 上架,总下载量超过 3 亿次 。
而另一端,用户一开始并不都那么买账 。
iPhone 问世的前几年,「越狱」曾是 iPhone 玩机圈的主流选择 。但随着 iOS 系统的完善,越狱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小众 。大部分用户接受了「为软件付费」的模式,享受 App Store 的安全稳定的同时,也逐渐接受它的限制 。舒服省心的体验,战胜了「自由」,也战胜了「钱包」 。
2018 年底,越狱时代最主流的应用商店 Cydia 宣布关闭,越狱的时代已经被彻底遗忘 。而苹果在 iPod 和 iTunes Store 积攒的用户群,早已在账户上绑定了信用卡信息,养成了「为虚拟内容付费」的习惯 。
「封闭一定会输给开放!」,在后来安卓系统追赶苹果时经常说的这句话,似乎落空了 。
封闭的苹果和专治的 App Store,赢得了开发者和用户的亲睐,成了史上最成功的商业变革之一 。
靠谱的公司做「封闭」,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会因为自身的卓越,给用户更好的体验,稳稳战胜更加开放,但是「乱糟糟」的对手 。而有了稳定的用户和通路,开发者有抱怨也不会停止自己手中创造价值的键盘 。
革命者怎么避免被革命?
基于这套封闭的系统,苹果实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成就 。
十几年里,iPhone 经历了数次屏幕尺寸、比例、分辨率的变化 。对其他系统来说,让一个软件适配不同分辨率的屏幕可能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 。但苹果每次在屏幕尺寸变化的同时,也会对开发工具进行更新,简化开发者的适配工作 。
苹果掌控着 iOS 的核心体验,给开发者划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矩,并利用自己对 App 的审核权推动执行,这造就了 iOS 第三方软件,以及 iPhone 这个产品的优质体验 。
十几年后,对于苹果「封闭」的批评声虽然从未平息,但市场的风向似乎已经变了 。以「开放」著称的 Android,也开始走苹果的路 。Google Play 成为了绝对的主流,即便是国内,第三方的安卓应用商店也逐渐消失,手机厂商自己的应用商店开始占据上风 。
尽管人们都在抱怨新 iPhone 越来越「没意思了」,但留在 iOS 生态的庞大用户却成了苹果业绩增长的基石,让苹果有持续的牌可打,将有限的资源变成可持续裂变的价值 。
那么为何苹果生态里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抗者?
13 年前,App Store 的发布是苹果解放开发者生产力的重要举措,30%的抽成机制相比运营商预装更加公平,封闭的体系和上架审核的控制,既有利于促进苹果应用生态的正向发展,同时也能够帮助优秀开发者获得流量和收入的大幅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