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和项羽是什么关系,最后结局如何?优质( 二 )


第二次是在“鸿门宴”上,避免了项庄刺杀刘邦

项梁和项羽是什么关系,最后结局如何?优质

文章插图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刘邦决定参与鸿门宴,目的就是凭借自己出色的口才给项羽赔罪,给自己解脱的,但是老谋深算的亚父范增却不吃这一套,他“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他是在暗示项羽,刘邦这个人“其志不在小”,必须要当机立断,否则将养虎遗患 。
在项羽犹豫之际,范增命项庄舞剑,意在刺杀刘邦,没想到半路再次杀出个程咬金——项伯主动起身“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这就再次保住了刘邦的性命 。
另外,项伯还救了刘邦的父亲及妻儿的性命=

项梁和项羽是什么关系,最后结局如何?优质

文章插图
楚汉争霸形势图
自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开始之后,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就始终没有与儿子相见,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战中刘邦失败后,刘太公和吕雉等人都被楚军俘虏,在项羽部队中充当人质 。公元前203年,楚军已经接连失利,气急败坏的项羽把刘太公置在砧板上,威胁刘邦说如果他再不投降,就对刘太公使用烹刑 。刘邦的回答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项羽可是一条耿直的汉子,但是就在他真的准备烹了刘太公之时,项伯再次站出来,他说:
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祇益祸耳 。
这句话就耐人寻味了——项伯若是忠心于项羽,那就该有坚定的信仰啊,为何此时说“天下事未可知”呢?对于杀人无数的项羽来说,为什么杀了刘太公就会给自己“益祸”呢?项伯之前的表现我们尚且不能够妄下定论,但是从这句“天下事未可知”明显地可以看出项伯已经认识到楚汉争霸中项羽必败 。而“益祸”二字也不是说的项羽,而是他自己!即如果刘太公等人被刘邦所杀,那么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自己再找刘邦投降就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了!
事实证明,拯救刘太公的性命成了项伯一生中最大的功劳,他因此而在汉朝建立之后被封为射阳侯(汉王与项羽有郄于鸿门,项伯缠解难,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 。
综上所述,项梁在任何方面来说都是项羽的恩人——养育他承认,培养他成才,给他树立威望的机会等等 。而项伯则明显的是个投机分子,“鸿门宴”之时他是个两面派,楚汉争霸后期他就已经完全倒向了刘邦的阵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