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碧创业团队 陶华碧的创业精神( 三 )


刚创业的时候 , 正是移动开发最火热的档口 , 我对产品的理解比较片面 , 认为产品就是一款App;被各种创业文章洗了脑 , 觉得就凭一款App , 随随便便融个几千万不是轻轻松松的事吗?
半年之后我们的App出来了 , 于是信心满满地开始找投资人了 , 结果我被啪啪打脸……
印象最深的 , 是跟晨兴创投的合伙人刘芹在他们闹中取静的办公室从下午5点多聊到晚上9点;虽然刘总对我们的项目概念非常感兴趣 , 但因为我们自己都没有想清楚 , 所以对他在商业模式、业务闭环等落地环节上提出的问题都仅给出了模棱两可的回答 , 导致这次会议变成了我们的自说自话 , 刘总的不知所云 。
当然 , 最后的结局是 , 我们得到了礼貌的回绝 , 且再也没能踏进晨兴的大门 。痛定思痛 , 当我在一年半之后的今天回想当时的情景 , 试图找出问题的根源时 , 发现不是我们准备不充分 , 不是刘总问题太尖锐 , 也不是项目方向太小众 , 而是我对产品的理解太狭隘——
在互联网时代 , 一个完整的商业产品 , 是由解决方案、商业模式、业务闭环等方方面面因素综合形成的 。单一的App , 顶多只能算是解决方案的某一部分的具体实现 , 只是产品的1/N 。
也就是说 , 刘总口中的产品 , 和我口中的产品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我翻来覆去说的那些东西 , 根本不能称之为产品 。刘总不惜对牛弹琴4个小时 , 苦口婆心地点醒我这个菜鸟 , 刘总费心了 , 跪谢 T_T 。
从此之后 , 我就开始有意识地从更宏观的产品角度来考虑问题 , 并且把我的反思运用在我自己的产品上 , 来验证我的想法 。如同我在《奔向三张 , 不破不立:一个iOS开发工程师的职业规划思考》所说 , 我给《iOS应用逆向工程》的定位 , 从最开始就是一个互联网产品 。这个产品要解决的问题 , 
是帮助iOS逆向工程菜鸟入门这项技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我出了2版书 , 建了QQ群 , 开通了微博 , 搭建了论坛 , 开源英文版 , 还有今年下半年准备实施的某个行动 , 暂且卖个关子 。
好了 , 考考大家:试问 , 2版书、QQ群、微博、论坛、英文版 , 它们是___个产品?
A. 5 B. 6 C.1 D.7
请留言写下你的选项 , 看看你对产品的理解片面吗~
大坑2:对产品实现自动化的过度追求
在《我的失败与伟大 —— 创业方向的选择》一文中 , 我提到:
计算机能做的事情 , 人一般都能做 , 尽管效率低点、耗时长点 。一个基于计算机的解决方案 , 一般也是可以通过人工来完成的 , 或者起码有部分工作是可以通过人工来完成的 。
我的建议是 , 在确定方案 , 技术人员开始动手写代码前 , 先全员出动 , 把解决方案的整个流程用纯人工的方式跑一遍(部分人做起来效率极低的工作 , 可以用程序完成) , 一看跑不跑得通 , 二看问题解决没 。如果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 那就可以由技术人员开始动手实现了;否则就继续打磨解决方案 , 直到流程跑通、问题解决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