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期主义”在A股难以获得高收益?( 三 )


严格地说,它只是一个估值套利策略,而非“赚企业成长的钱”,这个策略正是利用了A股长期的“估值结构性偏高”,必然导致大量板块出现合理估值的机会,选择其中有成长性的公司,等候市场风格的变化,这实际上是一种与“景气度投资”完全互补的方法 。
【为什么“长期主义”在A股难以获得高收益?】这种方法听上去简单,但同样有两个难点:
1. 要区分受风格影响的便宜公司,和受业绩下降影响的走下坡路的公司,还要区分估值长期回归均值的高估公司和估值短期偏离均值的低估公司,这两类公司如果只看跌幅或表面PE,是很容易混淆的 。
2. 由于持股时间长且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只是选股正确,可能最终的收益也只是跑平指数,想要获得超额收益,还需要在仓位控制节奏上考虑市场风格拐点的出现 。
前者是对研究能力的要求,后者是对交易能力的要求,都不是容易的事 。
五、当长期主义成为一种道德绑架
当然,如果一个股票市场有健全的做空机制,流动性过剩则不一定导致估值过高,而我们的股票市场过于发达、衍生品市场发展不足的特点,是影响A股长线投资策略的另一个原因 。
当意识到有小概率的宏观或外部风险时,美股有大量的方法在不卖出持股的同时,对冲这些风险,比如短期持有指数期货、期权和做空的ETF;而在A股,由于股票多头策略占据了绝对主导,资金量小的只能选择先卖出再买回,打断了长线持股的节奏,资金量大的公募基金只能硬扛风险 。
市场流动性长期过剩,再加上股票多头策略过于拥挤,导致持股的时间价值被破坏,如果五年后的估值在一年内实现,最理性的做法必然是提前落袋为安,那些不肯兑现的,也不是什么“长期主义”,而是过于贪婪,或者尾大不掉 。
“长期主义”在中国被推崇,并不是因为它更容易赚钱,而是它的很多核心观点,比如“流水不争先”“陪伴企业成长”“有耐心”,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所以很多成功的投资者在推销自己的投资方法时,总是将之冠以“长期主义”的名义,更有很多投资者,用“长期主义”来掩盖自己业绩落后 。
然而市场没有道德倾向,它从不承诺长期坚持者的回报,相反,将一种投资理念上升到价值观的层面,会带来不必要的“道德绑架”——你对一家公司的价值已经有所动摇,却受到“长期坚持价值”的压力持有仓位 。
“长期主义”只是有效策略的一种,它的有效性取决于市场流动性、投资者结构、经济体制的成熟度,也与人的性格与能力结构有关——而大部分投资者并不具备 。